筚篥

    筚篥 : 筚篥,又写作觱篥、必栗、悲篥,就是今天的管子。它本是西北少数民族的乐器,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说:“觱篥者,本龟兹国乐也,亦曰悲篥,有类于笳。”据说,它本来是作战的时候用来惊中国马的。《旧唐书·音乐志》就说它是“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它的形制,是用竹做管身,上面有芦做的哨,管上有九孔。南北朝时期,又有大筚篥、小筚篥、竖小筚篥、桃皮筚篥、双筚篥等多种。在唐代,筚篥是一种很受欢迎的乐器,出现过尉迟青、王麻奴等筚篥高手。

为您推荐

吴声与西曲

吴声与西曲 : 吴声,是指南北朝时期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民歌;西曲,是指南北朝时期流行于荆楚(今湖北)一带的民歌。 东晋衣冠南渡以后,旧乐散亡。于是又一次把眼光转向民间,从民间音乐中去汲取养料。吴..

十番鼓

十番鼓 : 十番鼓是流行于苏南无锡、苏州、常熟等地的民族器乐乐种,俗称“苏南吹打”,也叫“十番箫鼓”“十番”“十番笛”等。道家和佛家称之为“梵音”。过去常用于婚、丧、寿、庆等活动。十番鼓..

声曲折

声曲折 : 现在所知道的我国最早的记谱法。 音乐的保留,在没有音像手段的时候,只能靠两种方法:一种是师弟相授,即师傅传给徒弟,如此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传统的戏曲传承,基本上是采用这种方法。但如果..

陶真

相和歌

相和歌 : 两汉乐府的精华,是被郭茂倩《乐府诗集》列入“相和歌辞”一类的民间乐歌。民间乐歌在汉代并不叫“相和歌”,而全部归入“清商乐”。把它们称作“相和歌”的,是六朝时候的人。《宋书·乐志..

板眼

板眼 : 在音乐中,表示单位时间长度的是“拍”。拍的长度是相对的,比如在快板中,拍的单位长度短,在慢板乐曲中,拍的单位长度长。在乐曲中,每一拍的强度并不都是一样的,而是一种有规律的强弱变化,在..

百戏

百戏 : 百戏是一台节目的总称,包括杂技、魔术、武术、滑稽、音乐、舞蹈等。 百戏一词,出于汉代。汉代张衡的《西京赋》、李尤的《平乐观赋》中都提到百戏,而且有大段的文字描写百戏的表演情况。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