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丛芜 :
原名韦崇武,又名立人、若愚。安徽霍邱人。1920年入安徽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22年赴安庆,与李霁野合办《微光周刊》和《微光副刊》。1923年到北京崇实中学读书,不久开始从事翻译。1925年秋,在鲁迅支持下,与韦素园、曹靖华、台静农、李霁野等创办未名社,出版长诗《君山》。1929年主编《燕大月刊》,同年从燕京大学毕业。后任天津女子师范学校英文系教授。1933年回故乡从事乡村建设,任霍邱县代理县长。抗日战争期间弃文经商。1945年后重新开始文学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上海新文艺出版社担任英文编辑。1955年和1958年,因历史问题先后两次被捕入狱。1960年迁居杭州,在失业状态下继续翻译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1978年落实政策,安排到杭州丝绸学院任教,同年病逝。1980年错案平反。
韦丛芜在鲁迅的影响下,立志翻译俄国作家F.M.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先后译出了《穷人》(1926)、《罪与罚》(1930)、《死人之家》(1947)、《西伯利亚囚犯》(1953)、《陀思妥耶夫斯基短篇小说集》(1953)、《卡拉马卓夫兄弟》(1953)、《永久的丈夫》(1958)等多部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深受读者欢迎。此外,还先后翻译了《格列佛游记》(1928)、《百万富翁》(1950)、《卡拉布格海湾及其他》(1950)、《里吉达的童年》(1950)、《回忆陀思妥耶夫斯基》(1950)、《一个斯塔哈诺夫工人的手记》(1951)、《从白金国来的艾素丹》(1951)、《库页岛的早晨》(1951)、《收获》(1952)、《意大利印象记》(1953)、《巨人》(195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