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逸 :
上海南汇川沙人。1912年,还在上海东亚法科大学读书期间就已开始涉足文坛。他的第一部小说《痴情花》以自己同学的恋爱生活为材料,成功讲述了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因而受到鼓舞。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课余期间和张恂子等人创办了“文友社”,出版月刊,发表幽默小品、诗词等,尤以《海滨竹枝词》为佳,吸引了不少读者。后在上海豫园萃秀堂小学任教师,携手张恂子等办起《浦东旬报》,自撰《海西花絮录》等长篇连载小说,同时兼任《金刚钻月刊》《金刚钻报》编务。20世纪20年代,曾任北洋政府淞沪警备司令部办公厅参议、中华电讯社天津分社主任。受朱惺公之邀为《世界晨报》《时代日报》写连载小说,一时声名鹊起,受到市场热捧。主要作品有《军中妇人》《春水微波》《歪嘴吹灯录》《神秘之窟》《王公馆》《女学生必读》等十多部。
20世纪30年代定居上海后,以写通俗言情小说维持生计,十来口人的大家庭全靠他一支笔独立支撑,此时以“捉刀人”为笔名发表的小说有《四郊多垒》《石榴红》《北雁南归》《夜来香》《花弄影》等100多部。上海沦陷时期,他是《万象》《春秋》《大众》《申报》《新申报》等杂志、报纸的当红作家。最多的时候,登有“捉刀人”连载小说的报纸杂志竟有八九种,稿费收入达到每月三四百元。他与张恂子、顾佛影史称鸳鸯蝴蝶—礼拜六派“浦东三杰”。
1949年上海文化产业机制体制转型后,因未能进入新体制而突然失去了这条以卖文为生的路。有一段时间,他在民办报纸《亦报》上写连载小说《疗愁花》《彩虹桥》。不久,去了上海南市中学教书。
他的小说微带情色意味和性暗示的言语,曲折、怪诞的情节,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都十分贴近殖民统治下现代大都市底层读者的消费趣味。同时,这些小说是病态社会世相的一种呈现,又是现代出版产业化环境下大众消费文化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