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熟生新

陈熟生新:【陈熟生新】与“生熟相济”通。
说明文艺创作中陈熟与生新的对立统一关系。
清叶燮《原诗》卷三外编上:“失庆陈热者,必趋生新,而厌生新者,则又反趋陈熟。
以愚论之:陈熟、生新,不可一偏,必二者相济,于陈中见新,生中得熟,方全其美。
若主于一而彼此交讥,则二俱有过。
然则诗家工美恶之定评,不在乎此,亦在减人神而明之而已。
陈熟、生新,二者于义为对待。
对待之义,自太极生两仪以后,无事无物不然。
日月、寒暑、昼夜,以及人事之万有,生死、贵贱、贫富、高卑、上下、长短、远近、新旧,大小、香奥,深浅、明暗,种种两端,不可枚举。
大约对待之两端,各有类有恶,非美恶有所偏于一者也。
其间惟生死、贵贱、贫富、香奥,人皆美生而恶死,美香而恶臭,美富贵而恶贫贱。
然逢比之尽忠,死何尝不美?江总之白首,生何尝不恶!幽兰得粪而肥,奥以成美,海木生香则萎,香反为恶。
富贵有时而可恶,贫贱有时而见美,尤易以明。
即庄生所云:‘其成也毁,其毁也成'之义。
对待之美恶,果有常主乎!生熟、新旧二义,以凡事物参之,器用以商、周为宝、是旧胜新;美人以新知为佳,是新胜旧;肉食以熟为美者也,果食以生为美者也。
反是则两恶。
推之诗独不然乎?舒写胸襟、发挥景物,境皆独得,意自天成,能令人永言三叹,寻味不穷,忘其为熟,转益见新,无适而不可也。
若五内空如,毫无寄托,以剿袭浮辞为熟,搜寻险怪为生,均为风雅所换。
论文亦有顺、逆二义,并可与此参观发明矣。
”对立统一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
这里从美学的角度,不仅说明文学艺术创作中陈熟与生新是对立的,还说明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因而提出“二者相济,于陈中见新,生中得熟,方全其美”,这是难能可贵的。
清刘熙载《艺概·诗概》“诗要避俗,更要避熟。
剥去数层方下笔,庶不坠‘熟'字界里。
”认为要避俗而求雅,避烂熟而求生新,就要善于挖掘,往精深处下功夫。

为您推荐

俗写雅

俗写雅:【俗写雅】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借用浅俗诙谐的东西,写出典雅庄黛的作品。 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魏书·胡叟传》云:‘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 ’余变换其义以论曲,以为其妙在借俗写雅,面子疑于放倒..

于无文字中著文字

于无文字中著文字:【于无文字中著文字】说明人物形象塑造过程中“有无相生”的道理。 在不用文字正面描写主要对象的地方,即用旁衬的手法着力描绘,从侧面表现。 清蔡元放《水浒后传读法》:“有烘云托月法:燕青之与卢俊义是..

淡中版美丽,虚处著工夫

淡中版美丽,虚处著工夫:【淡中版美丽,虚处著工夫】指作家善于在平淡之木蕴藏着深厚的美的内容,又善于寓实于虚,于虚处见精神。 清薛雪《一飘诗话》“‘淡中藏美丽,處处见工夫。 ’方處谷语也,似乎识得诗中甘苦,何以《滴奎律髓..

文质相称

外枯而中膏,似道而实美

外枯而中膏,似道而实美:【外枯而中膏,似道而实美】说明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对立统一,即外在表现形式枯瘦平淡,而内容却具有丰腴厚实美。 宋苏轼《评韩柳诗》:“柳子厚,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

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

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崇尚诗意淡远的一种审美观点,认为浅近不如深远,繁浓不如简淡。 明李东阳《麓堂诗话》“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 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 如杜子美‘钓帘宿鹭..

曲商有直体,直而有致

曲商有直体,直而有致:【曲商有直体,直而有致】说明作品内容的艺术表现是曲中有直,直点有曲。 清刘熙载《艺概·书概》:“书要曲而有直体,直而有曲致。 岩驰而不严,剽而不留,则其所调曲直者误矣。 ”这是论书法艺术,却又是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