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真正完全之人格

无真正完全之人格:【无真正完全之人格】指描写人物性格不要把它写得十全十美、否则,将是违背生活真实的,因为生活中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写得十全十美:反而是简单化。
近人黄摩西《小说小话》:“古来无真正完全之人格,小说最属理想,亦自有分际,若过求完善,便周拈笔。
《水浒传》之宋江、记》之贸宝玉人格虽不纯,自能生观者崇拜之心。
若《野叟曝言》之文素返,几了全知全能,正令观者味同嚼蜡,尚不如神怪小说之杨戬、孙悟空腾变化,虽无理而尚有趣焉。
其思想之下劣,与天花藏才子书,及各种离辞中王协公子名士佳人之十足装点者何异?彼《金瓶梅》主人翁之人格,可谓极下矣,而其书历今数百年,辄令人叹赏不置。
此中消,愉熟于盲、腐二史者心知之,固不能为赋六合,双三恨者之徒言也。
”这里的所谓“人格”,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思想性格。
此处从正反两个方面考察了人物性格刻画的得失,正是抓住了小说创作中的要害。
小说中的人物性格,都是按照作者一定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如果过于追求完美无缺,写得纯而不杂,不仅不符合生活中“古来无真正完全之人格”的实际,会失真,还会,使人物性格流于简单化、平面化,缺乏多层次的立体感,因而由这样的人物性格决定的故事情节也就不可能有尖锐、紧张、曲折和复杂的发展变化。
读这样的作品,肯定味同嚼蜡,远不如读《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即《石头记》)等优秀长篇有味。

为您推荐

《一篇真正的小说——回忆录》

《一篇真正的小说——回忆录》 : 索莱尔斯并未侧重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主要是展现了一位不断标新立异的“先锋”作家的思想轨迹,记录了他一生中所接触的文学、艺术与思想、人物,通过个人的文学经验和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