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鬼的故事》 :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为宣传“不怕鬼”的意识,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撰此书,1961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首次出版。
1958年10月,《人民日报》发表的《毛泽东同志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是编写《不怕鬼的故事》的先声。1959年10月,《人民日报》刊登《来一个“打鬼”运动——写在不怕鬼的故事前面》,将鬼视为与共产党员敌对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提出“和鬼作斗争,把鬼消灭干净”的目标,并将其视为一场“打鬼”运动。同年,时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的何其芳接受中央书记处的任务,着手编纂《不怕鬼的故事》,亲自撰写序言。1961年1月,毛泽东两次召见何其芳,对序言的修改作出指示和补充。序文定稿后,毛泽东交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周扬、郭沫若征求意见,并要求出书的同时,将序言发表在《红旗》杂志和《人民日报》上,同时将此书译成外文,先译序后译书,英译优先,并登在《北京周报》上。次月,《不怕鬼的故事》出版。
书中的故事均选编自历代志怪类笔记小说,编者通过对所选故事进行局部删减、节录,将其塑造为具有“不怕鬼”性质的讽喻故事,用以展现古代敢于骂鬼、驱鬼、打鬼、捉鬼的人物,以此佐证和传授“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的“打鬼”方略,亦即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方式。如《鬼避姜三莽》中姜三莽主动做鬼的行为,体现了对待敌人大无畏的斗争精神;《耿去病》中主人公面涂黑墨退鬼的做法,体现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斗争方式。作为政治斗争的一部分,《不怕鬼的故事》尚有多种传播方式相配合,如在报纸上刊登书中的故事、将书中故事收入中学教材、出版《不怕鬼的故事》连环画、举办“无鬼论”的相声会等。
此书的编辑目的在于借古讽今,以古代的“鬼”来比喻今天的一切反革命势力。正如何其芳在“序言”中所说:“如果觉悟提高,迷信破除,思想解放,那么不但鬼神不可怕,而且帝国主义,反动派,修正主义,一切实际存在的天灾人祸,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来说,都是不可怕的,都是可以战胜的,都是可以克服的。”《不怕鬼的故事》被当作思想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宣传工具,受到众多官方媒体的高度评价和大力推荐,在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中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不怕鬼的故事》共有5个主要版本。1961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第一版,收录70则民间故事,供整风运动的干部阅读。同年10月出版第二版,删减为66则,由竖排繁体改为横排简体,面向大众推广。1962年1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张友鸾将古文译为白话,编写《不怕鬼的故事(译写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1978年10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时,在每则故事后添加白话译文。1999年,在反迷信的背景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再次合作,重写序言,添加至100则故事,与《不信神的故事》一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