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嫁歌

    哭嫁歌 :

狭义的哭嫁歌指姑娘出嫁时所唱的哭别歌。广义的哭嫁歌包括出嫁时姑娘的母亲或女性长辈的劝嫁歌(规劝女儿要孝敬公婆、善待家人、勤俭持家等)、婚礼仪式上的对歌(房门歌、洞房歌)等。有哭爹娘、哭伯叔、哭哥嫂、哭姐妹、骂媒人、哭梳头、哭上轿等部分,具有一定的模式;也有结合出嫁姑娘的身世、遭遇等即兴编唱。内容大多表达姑娘对父母的感恩、辞别亲人的依依不舍、对出嫁后生活的迷茫、对媒人的痛恨等。最常见的是出嫁前一天晚上和出嫁当天演唱,也有长达一个月的。

哭唱的程序根据出嫁的进程来划分,哭唱的形式可分为一人哭唱、两人哭唱和哭团圆三种形式。两人哭唱,又称姊妹哭,由出嫁的姑娘先哭唱,陪哭人在一旁劝慰哭唱,有时不限两人。哭团圆,又称陪十姊妹,是土家族哭嫁的独特形式。新娘出嫁的前一天晚上,爹娘邀请亲邻中的未婚姑娘九人,连新娘共十人在新娘的闺房围席而坐,通宵歌唱。

湘西苗族演唱哭嫁歌场景

哭嫁歌流传范围较广,在西南、中南、华东、西北地区都比较盛行,如湖南的《伴嫁歌》、川西的《嫁女歌》、福建的《涕悲惨》,以及彝族的《阿姆子哭嫁》、藏族的《送嫁歌》、土族的《阿伊姐》、柯尔克孜族的《姑丽逊》、哈萨克族的《哭嫁歌》等。哭嫁歌以鄂西、湘西土家族的《哭嫁歌》和上海郊区的《哭出嫁》最为有名。

哭嫁歌只有在婚嫁仪式活动中演唱,在流行哭嫁的地区,未出嫁的姑娘都会去听哭嫁,在听的过程中慢慢学会唱。它既是姑娘在出嫁这个特殊时刻真情实感的流露,也是长辈对出嫁姑娘的嘱咐和如何为人媳妇的教育,体现了传统民俗的教化功能。

为您推荐

《拙轩词话》

《拙轩词话》 : 宋代张侃撰。张侃(1189~1234后),字直夫,号拙轩,邗城(今江苏扬州)人。曾任句容令、镇江签判等,后或弃官著述而终。张侃有文集《拙轩集》,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析为6卷。卷五载有评词笔..

《礼记章句》

《礼记章句》 : 作者东汉桥仁。桥仁,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人。成帝时任大鸿胪。曾跟随同郡戴德学习,熟于《礼记》,明于礼仪制度。著有《礼记章句》,共49篇,颇受推崇,号为“桥君学”。今佚。 ..

《紫微诗话》

《紫微诗话》 : 宋代吕本中撰。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号紫微,寿州(今安徽凤台)人。绍兴六年(1136),特赐进士出身。历任承务郎、枢密院编修官、方员外郎、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后因触怒秦桧而被..

《不怕鬼的故事》

《挂枝儿》

《挂枝儿》 : 明代冯梦龙编。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别号龙子犹,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屡考科举不中,曾以坐馆教书为生。崇祯三年(1630)取得贡生资格,任福建寿宁知县。编著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

《孔臧集》

《孔臧集》 : 作者西汉孔臧。孔臧(前201?~前123),孔子第十世孙。少以才智博学知名。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辞御史大夫,言其家世代以经学为业,乞为太常,欲与从弟孔安国纲纪古训,永垂后嗣。遂拜为太常,礼赐如三公。..

《玉林诗话》

《玉林诗话》 : 宋代黄昇撰。黄昇,字叔旸,号玉林,又号花庵词客,晋江(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不事科举,雅意读书,性喜吟咏。辑有《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中兴以来绝妙词选》。是书不见诸家书目著录,魏庆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