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润,指雨水滋润草木,如贾思勰《齐民要术·栽树》:“时时灌溉,常令润泽。”后喻施加恩释于人。早期用例已用喻义。滕,小国。
滕文公派臣子毕战去询问孟子有关井田制的问题。
孟子说:膝国土地狭小,但仍应该设置官吏管理。采取每一方里为一井田,共九百亩,分而为九。中间一百亩为公田,周围八百亩分给八家所有,八家共同耕种公田,先行耕种,然后再各自耕种自己的私田。“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至于要施加思泽于人,则由国君和你去调度处理。
)(《孟子·滕文公上》)后引申为:光泽。
今沿用本义及引申义。
①滋润,指雨水滋润草木。
周作人《小河》:“堰外田里的稻,听着水声,皱眉说道——‘我是一株稻,是一株可怜的小草,我喜欢水来润泽我,却怕他在我身上流过。”《成都晚报》:“李放桃开意味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似甘霖润泽神州大地,像和煦春风吹绿了川西万顷良田。”《中国电视报》:“(他)不愧为小米饭养育的黄土地的好儿男,是一个靠美丽的梦幻润泽的坚韧灵魂。”
②光泽。曹禺《雷雨》第一幕:“他的半自的头发很润泽地分梳到后面,还保持昔日的风采。”吴伯萧《早》:“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白玉雕成的,很有点玉洁冰清的韵致。”《读者》:“窗前是皎洁润泽的月色,户内有柔柔缓泄的音乐,一杯焐手暖唇的咖啡,几张散落的信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