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耳顺

[古汉语]耳顺:

六十岁。

孔夫子认为以德管理天下,用扎加以约束,比之单纯用行政命令治理、用刑法约束要强得多。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六十而耳顺。”(我十五岁时就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就能自立……六十岁时闻其声而心能通,无所违逆。)即使到七十岁以上能作到随心所欲也始终不会超越规范,一切行为合乎法度而不越轨。(《论语·为政》)

今沿用本义。

《人生与伴侣》:“岁月磋跎,瞬息快到耳顺之年了。是养生度过垂暮,还是再为人民于些什么?”《海外文摘》:“这一位年届耳顺之年的乒乓界前辈,除了在彭化县颇负盛名外,在登上乒界后也占有一席之地。”《随笔》:“岁月如流,杜渐已接近耳顺之年。”

为您推荐

[古汉语]发难

[古汉语]发难:发动反抗或叛乱。春秋时,晋国赵鞅、赵午是同族兄弟,都是晋国的卿、大夫。因对伐卫所获进贡五百户的安置问题产生意见分歧,赵鞅杀赵午。赵午之子赵稷、家臣涉宾带领邯郸人马叛变。赵午的舅氏荀寅、荀寅的亲家..

[古汉语]二致

[古汉语]二致:不同、不一致。指不统一的两种意见或主张。宋朝周尧卿,字子俞。道州永明人。学习时不拘泥于别人的传注,善于思考,直到弄懂为止。特别擅长毛、郑诗及左氏春秋。其学诗,主张遵从孔子、孟子的原则,探究其各自的精..

[古汉语]发轫

[古汉语]发轫:行车前取掉刹车的木头,使车启动,因称启程为“发轫”。战国时,屈原受谗言妒害,被疏远流放,忧国忧民,因作《离骚》以讽谏。当他离开京城时,心地坦荡,认为自己已获得中正之道,心里十分亮堂。驾着玉龙马,乘着凤车,飘飘然..

[古汉语]发指

[古汉语]反目

[古汉语]反目:不和睦(专指夫妻之间)。“舆说辐,夫妻反目。”(如果夫妻关系的位置相背,就会造成不和睦,犹如车箱和辐条脱离一样,车就不能行驶。)(《周易·小畜》)后引申为:翻脸、闹意见。 今沿用本义及引申义。 ①不和睦(专..

[古汉语]幡然

[古汉语]幡然:也作“翻然”。 很快改变。孟子的弟子万章问孟子:有人说,伊尹作厨师是为了向商汤有所求,有这回事吗?孟子回答说:没有,不是这么回事。伊尹住在莘国郊外,在那里种田,他以尧舜之道为乐,凡是不符合道义的,他一点也不给..

[古汉语]犯上

[古汉语]犯上:冒犯尊长或上级。有子名若,孔子的弟子。主张孝弟。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君子之人专力于根本,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而孝弟就是仁爱、仁德的根本。“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也;不好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