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打磨(玉石)。
古时对加工不同物体有不同的叫法:加工骨谓之切,加工象牙曰磋,加工玉为琢,加工石曰磨。《诗·卫风·淇奥》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句。
切磋琢磨以成宝器,因以喻学问的研究,品德的锻炼。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人们对于文学知识,就好像雕刻打磨玉石那样)精益求精。楚国人卞和的玉璞,打磨前,与井旁的普通石头无二样,经过工艺加工后,就成了一块天子的宝玉。孔子的学生子贡、子路,原先都是卑贱之人,接受了文化知识培育之后,他们都成了天下称述的名士。(《苟子·大略》)后引申为:研究、推敲,磨炼、折磨。
今沿用本义及引申义。
①雕刻打磨。
《百科知识》:“武陵源集奇、险、秀、幽、野于一体,全无人工琢磨之痕迹。”
②研究、推敲。
《随笔》:“大头说:‘生活……挺不好琢磨呢,什么也不想,其实也单纯。’”《名人传记》:“老叶一遍遍地琢磨起来,当晚便和妻子一起给女儿写了回信。
”《中外电视月刊》:“论演技,进步是进步,惟不需要琢磨。”
③磨炼、折磨。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四章:“穷苦的生活折磨人,穷苦的生活又能琢磨出倔强的性情。”《中国旅游报》:“‘多琢磨工作’,就是多想工作,多研究工作;‘不琢磨人’就是不整人,不背后议论人,不犯自由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