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诗文注。
东汉郑玄撰,清王谟辑。玄有《毛诗传笺》已着录。《隋书·经籍志》既载郑笺《毛诗》二十卷,又载《毛诗谱》三卷、二卷及《谢氏毛诗谱钞》一卷,是因注本不同而分卷各异,然其别自为卷则无可疑。至孔颖达作“诗正义”,始分置于风雅颂卷首。
北宋时,犹有单刻本,唯已残缺。谟之辑本,乃据“正义”钩稽而成。是谱尽将诗章系于王国、诸邦之政教,欲示人以兴衰之所由自。故自序称:“欲知源流清浊之所处,则循其上下而省之;欲知风化芳臭气泽之所及,则旁行而观之。此《诗》之大纲也。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书中充分体现这一意图,发挥毛诗学派以诗证史、以诗明义的宗旨,对《诗经》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影响至为深远。《诗谱》有图,已亡佚。
本渎周氏刻本附于毛郑诗后,别为一卷;通行本分置于风、雅、颂之首;又有《汉魏遗书钞》本。②诗论。
元陈绎曾撰。一卷。绎曾字伯敷,处州(今浙江丽水)人(一说归安人)。进士。
口吃而精敏异常,文辞汪洋浩博,与陈旅齐名。官至国子助教。
此编论汉魏以前诗,分古体、律体、绝句体、杂体四类,各类之中,以概括语定义主要作品。
“杂体”类中,列张衡至江淹诸多作家,各予简要评定或一言以蔽。作者殚精思虑,力求简赅,多有深刻见解,如谓“古诗十九首”云:“情真,景真,事真,意真。澄至清,发至情。
”有令人信服之力。然行文过于简约,未免意有未达处。有《历代诗话续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