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朗,P.

    莫朗,P. :

生于巴黎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是巴黎装饰艺术学校的校长。莫朗毕业于牛津大学政治学专业,24岁就进入外交界,到过欧亚各地,仅非洲就去过28个国家,是一个老资格的外交官。他善于随时记录在各国上流社会里的所见所闻,然后写成《温柔的储备》(1921)、《风雅的欧洲》(1925)等篇幅不长的小说,其中描写战后混乱局面的《夜间营业》(1922)和《夜间歇业》(1923)为他带来了国际声誉。

莫朗在诗歌、小说、戏剧、新闻和历史等各个方面都颇有建树。他酷爱旅行,在意大利罗马、西班牙马德里和泰国曼谷等地任职之后,周游世界,发表了《活佛》(1927)、《纽约》(1929)、《伦敦》(1929)、《世界冠军》(1930)和《布加勒斯特》(1935)等中短篇小说集。这些作品充满异国情调,创造了一种歌颂现代都市生活的抒情风格,同时揭露了政界和商界的种种内幕,往往以富人中老夫少妻等现象为题材,嘲讽了上流社会中达官贵人丑陋的一面,因此很受读者的欢迎。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莫朗赞成慕尼黑条约,反对抵抗德国的侵略,还到与德国合作的维希政府中任职,先后担任驻罗马尼亚公使和驻瑞士大使。1945年后退出外交界,继续写作《宗教裁判所的末日》(1946)、《埃卡特和他的狗》(1954)、《辛特拉的囚徒》(1958)等小说。他的最后一部作品是游记《威尼斯》(1971)。

莫朗直到1968年才以80岁的高龄当选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为此他心怀芥蒂,从80岁开始到89岁去世为止,写出了厚达1700多页的《无用的日记1968~1976》,毫无顾忌地对法国政界人士和法兰西学士院院士等进行了极为尖刻的嘲讽。

为您推荐

艾什诺兹,J.

艾什诺兹,J. : 生于奥朗日。艾什诺兹的作品以小说为主,其中多部小说曾先后获各种文学奖项:《格林尼治子午线》(1979,获费内翁奖)、《切罗基》(1983,获美第西斯奖)、《湖》(1989,获欧洲文学大奖)、《高大的金发女..

芒迪亚格,A.P.de

芒迪亚格,A.P.de : 生于巴黎一个富裕的家庭。芒迪亚格早年对考古感兴趣,青年时代在欧洲和东方旅行。他与A.布勒东结识后,加入了超现实主义小组,受到了一些画家的影响,成为超现实主义运动后期的重要小说家..

肯德尔,H.

肯德尔,H. : 生于新南威尔士南部海岸的米尔顿。13岁丧父,母亲酗酒,少年时就早早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种地,替人放羊,在捕鲸船上当勤杂工,给糖果商、布商当伙计。他天资聪颖,但命运多舛,即便当时悉尼大学的校长..

自然主义文学

艾玛尔,G.

艾玛尔,G. : 生于巴黎。艾玛尔是塞巴斯蒂亚尼元帅的私生子,一出生便被抛弃,后被格鲁一家收养。他9岁时逃离养父母家,到一艘船上做见习水手,随后在美洲和亚洲生活了10年。他游历过西班牙和土耳其,晚年曾前往..

维旺-德农,D.

维旺-德农,D. : 生于索恩河畔沙隆附近的小贵族家庭,卒于巴黎。他来到巴黎成为雕刻家,靠着出色的口才和雕刻技艺征服女人而进入上流社会,被时髦妇女称为“农牧神”,负责管理蓬巴杜夫人的奖章陈列室。他的《..

艾田蒲,R.

艾田蒲,R. : 生于马耶讷省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1927年到巴黎的路易大帝公学高等师范学院预科读书时,对中国语言文学发生兴趣,开始学习中文。曾在法国共产党文学刊物《公社》上介绍中国作家丁玲等人的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