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什派诗人 :
20世纪50~60年代,加拿大诗人与美国诗界始于联邦诗人时期的联系延续了下来。50年代,加拿大诗刊《联系》发表了美国黑山派诗人C.奥尔森、R.克利莱等人的诗作,而加拿大诗人I.莱顿后来则成为《黑山评论》的定期投稿人兼编辑,美国期刊《起源》为莱顿和加拿大诗人M.艾维森出了专辑。60年代,加拿大西海岸诗坛涌现出一批深受黑山派及其他美国先锋派诗歌影响的年轻诗人,如F.戴维、G.鲍沃林、F.华、D.马拉特等,他们以温哥华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诗刊《迪什》为阵地,进行语言实验诗歌的创作,因此被称为迪什派诗人。
迪什派诗行,努力使诗歌富有生气。在内容上则强调人类个体经历中的地方性和区域性特点,摒弃流行于加拿大与美国东部诗歌界的人道主义和浪漫主义,呼吁创造一种准确、客观的“实在的”诗歌,以便“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构成世界的真实事物”。迪什派的代表作包括鲍沃林的《杖与石》(1963)、戴维的《海鸥与大海之城》(1964)等。宣扬迪什派诗学主张的刊物《迪什》在60年代以后的加拿大诗坛上产生过重要而广泛的影响,丰富了加拿大诗歌创作的理论与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