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壁纸》 :
故事采用第一人称的准自传体叙述方式,以作者患产后暂时性精神抑郁症的亲身经历为原型,讲述了一位中产阶级知识女性,在父权制婚姻的家庭中备受摧残,最终走向疯癫的悲剧故事。叙事者“我”被丈夫带到一处偏僻的老宅中疗养休息。丈夫是一位有名的医生,诊断“我”患有轻微的歇斯底里心理障碍,强迫“我”住在狭窄的育婴室,窗户被封死。为了让“我”早日康复,丈夫禁止“我”工作、写作,每天只能在家中休息。“我”坚持偷偷写日记,但长时间禁闭生活、缺乏交流,心理状态变得异常郁闷沮丧。“我”不喜欢自己的房间,尤其是房间里的黄色壁纸,它已大片剥落,肮脏发霉,令人作呕。“我”发现壁纸上仿佛有个奇怪的身影,像是一个在地上爬行的女人。后来“我”又发现壁纸的表层图案也在移动,好像是许多在地上爬行的女人。疗养结束之际,“我”把房门锁上,撕掉了整个屋子的壁纸,在房间里自由地爬行。
小说以细腻大胆的笔触揭示了父权社会导致女性精神压抑、走向疯狂的主题。在19世纪的美国,女性婚后无权控制自己或子女的财产,未经丈夫许可也不能签署任何法律文件或提出诉讼。女性始终是男性的附属品,婚前是父亲的财产,婚后成为丈夫的财产。女性的活动领域同样受到限制,没有表现创造力和精神诉求的空间,没有和男性平等的话语权,没有选举权。作者用一种常见的女性疾病“产后抑郁症”来象征父权社会的虚伪和罪恶。小说中“黄色壁纸”一再出现,充满了象征意味,黄色壁纸隐藏的爬行女人也成为那个时代所有被压迫女性的写照。女主人公对黄色壁纸的厌恶,实质上是对整个男权社会的厌恶。束缚在性别歧视的壁纸内,女性只能卑微地爬行,为了争取自由,就要撕破壁纸进行反抗,而自由是昂贵的,要以疯癫为代价。
作品展现了19世纪末女性的真实生存困境,女主人公的疯癫过程正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体现了作家对当时社会传统、伦理道德的反抗与批判。被视为美国早期女性主义的经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