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斯顿,Z.N.

    赫斯顿,Z.N. :

生于亚拉巴马州诺塔萨尔加的一个黑人家庭,卒于佛罗里达州皮尔斯堡。3岁时随家人迁至佛罗里达州伊顿维尔。这是美国第一个完全由黑人自治的城镇,赫斯顿的父亲曾任镇长。赫斯顿在此度过了愉快的童年。1904年母亲因病去世,1905年父亲再婚,与继母不和的赫斯顿被迫转到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的一家浸

位于纽约的赫斯顿故居礼会寄宿学校,但不久因父母停止支付学费被学校驱逐,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1919年就读于华盛顿的霍华德大学,1920年获大专学位。1925年迁居纽约市,成为正值顶峰时期的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作家之一。同年秋进入巴纳德学院学习人类学。1926年与一批自称“新派黑人”的年轻作家创办了名为《火!!》的文学杂志。1928年5月获得巴纳德学院的学士学位。1937年获古根海姆基金会资助赴海地和西印度群岛研究伏都教。1948年后逐渐淡出文坛。1960年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1921年赫斯顿以短篇小说《约翰·雷丁走向大海》开始文学创作之路,共发表了50多部短篇小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沐浴在阳光里》(1924)、《汗水》(1925) 、《镀金硬币》(1933)等。她的文学成就主要是长篇小说,代表作有《约拿的葫芦藤》(1934)、《他们眼望上苍》(1937)、《摩西,山之人》(1939)和《苏旺尼的六翼天使》(1958)。1942年出版自传《道路上的尘迹》。她还撰写了戏剧作品,主要剧本包括赫斯顿参加纽约书展《第一个》(1927)、与L.休斯合作的《骡骨》(1931)、与D.韦林合作的《波克县:锯木厂营地黑人生活的喜剧》(1944)。此外,赫斯顿还编导了《喧腾》(1931)和《伟大的日子》(1932)等音乐剧。1999年哈珀柯林斯出版社汇编出版了赫斯顿的《散文全集》。

赫斯顿从小生活在美国南方的黑人社区,后又积极投身于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所从事的人类学研究及民俗野外工作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宽阔的领域,她对黑人语言、社群文化和思维模式的亲身体验和深入研究直接影响了她的创作,成就了她独特的艺术手法,在四部长篇小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约拿的葫芦藤》依据赫斯顿父母的经历而写,借用圣经典故,描写了主人公皮尔逊与他自身和社会的冲突。《他们眼望上苍》借女主人公珍妮之口回顾了自己的三次婚姻生活,展示了黑人女性逐步觉醒的独立意识。《摩西,山之人》将基督教传统与非洲、美国和西印度群岛的黑人民间故事及黑人民俗文化因素结合起来,把圣经中希伯来人遭受的奴役与美国黑人遭受的奴役联系在一起。《苏旺尼的六翼天使》藉由美国南方穷困白人梅泽夫发现自我、寻求爱情的心路历程,展示了美国南方社会的种族、性别和阶级问题。赫斯顿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手法已成为美国女性文学和黑人文学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您推荐

尤太尼,J.

尤太尼,J. : 生于贫苦家庭,当过放牛娃。但是天资聪颖,早在土尔库学院学习期间就发表了诗集《诗选》(1810),学业完成后在维堡市政单位任职,直至退休。 尤太尼是芬兰土尔库浪漫主义文学时期第一位用芬兰语写作..

吉尔曼,C.P.

吉尔曼,C.P. : 生于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卒于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父系家族是名门望族,父亲是传记作家,在吉尔曼出生后不久便抛弃家庭。为了生计,母亲四处漂泊,对她后来激进的社会改革思想产生很大影响。..

布隆姆贝,E.

布隆姆贝,E. : 生卒于斯德哥尔摩。曾在乌普萨拉大学攻读艺术史。担任过多家报刊的绘画与评论员。1918年发表第一部诗集《寂寞之歌》。早期作品还有《大地》(1914)和《被俘的上帝》(1927)。作品以优美的韵..

萨尔维格,O.

萨尔沃森,L.G.

萨尔沃森,L.G. : 生于温尼伯,卒于多伦多。萨尔沃森是冰岛移民的后代,幼年体弱多病,10岁才开始学英语。1913年嫁给一位铁路工人,并开始撰写短篇小说以稿费补贴家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20年代末是富有..

席尔特,R.

席尔特,R. : 生于赫尔辛基。曾在赫尔辛基大学图书馆工作,后在出版社任总编辑。1925年因开书店失败自杀。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胜利者埃罗斯》(1912)和第二部短篇小说集《阿斯莫多伊斯与十三个人》(1915)..

《黄色壁纸》

《黄色壁纸》 : 故事采用第一人称的准自传体叙述方式,以作者患产后暂时性精神抑郁症的亲身经历为原型,讲述了一位中产阶级知识女性,在父权制婚姻的家庭中备受摧残,最终走向疯癫的悲剧故事。叙事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