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尔,S. :
生于佐治亚州梅肯的一个英国移民世家,卒于北卡罗来纳州波尔克。自幼受家位于佐治亚州梅肯的拉尼尔故居庭的艺术熏陶,喜好音乐,酷爱演奏长笛、小提琴等各种乐器。1857~1861年在奥格尔索普大学学习。毕业之际,南北战争爆发,毅然决定参加南部同盟军志愿军军团。1864年,被北方联邦军队俘虏,关押在马里兰州某战俘营,感染了困扰其一生的肺结核病。战争结束后,先后做过饭店服务员、中学教师、中学校长、律师,后来加入马里兰州一家交响乐团,并随团全国巡回演出,成为一名出色的音乐演奏家。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和一部小说。1876年,因卓越的语言才华和独特的音乐天赋,在没有任何学术背景的情况下被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聘用,成为一名英国文学教师。5年后,因严重的肺结核综合症病逝。
拉尼尔一生命运多舛,但每一个人生阶段都表现得相当出色。1865年释放返乡后,他便试笔创作,1867年出版了一部准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卷丹花》。作品以主人公克兰斯顿的幸福童年、浪漫爱情、参军作战、四处谋生为主要情节,叙述了美国南北战争对南方田园小镇的破坏及对南方传统社会的文化摧残。尽管存在诸多艺术瑕疵,主题倾向也偏离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但作为叙述南北战争及其影响的稀缺作品,还是赢得批评界的高度关注。
以拉尼尔形象为内容的邮票拉尼尔最杰出的艺术贡献是诗歌,代表作如《谷物》(1875)、《交响乐》(1875)、《查特胡奇之歌》(1877)、《格林沼泽地》(1878)、《日出》(1881)等。对自然无比的崇拜和热爱,对神秘人生的迷恋和探索,对信仰执着的追求和坚守,共同组成诗歌重复出现的母题。他大量使用下层白人与黑人的方言土语,遵循音乐与诗歌的共同规律,强调诗歌的音乐性。按照盎格鲁-撒克逊人所钟爱的诗歌传统,开创了混合韵律组成的扬抑抑格独特韵律风格。1884年,《拉尼尔诗歌全集》出版。
除小说与诗歌外,拉尼尔还创作了诸多散文作品,如游记《佛罗里达随笔》(1875)和按照自己想象创作的《印度随笔》(1876)。另外,他还根据自己在大学教授文学的课程讲义,撰写了《英诗理论》(1880)、《英国小说》(1883)等学术作品,改编了多部关于中世纪英国、法国、西班牙的骑士传奇等民间故事、诗歌作品。鉴于拉尼尔在文学艺术上的卓越影响,美国的众多河流、桥梁、学校、建筑、社区都以他的名字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