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洞穴修道院 :
建于雅罗斯拉夫大公时期的1051年,最早由两条高2米、宽1.2米的洞穴组成,相距400米,分别向第聂伯河延伸,总长500余米。11~19世纪基辅洞穴修道院一直是宗教文化中心,这里记录编年史,开设圣像画室,开办印刷厂和学校。《往年纪事》(1110~1112)就是涅斯托尔修士在这里编撰完成的。13~15世纪这里编撰了基辅洞穴修道院修士传记集。16世纪末到17世纪,经过布列斯特教会合并之后,修道院在反对附属罗马教会的斗争中获得了特殊地位。17世纪初修道院开办了基辅第一家印刷厂。到18世纪,修道院已经拥有大量的土地和农奴。1926年修道院成为历史文物保护区博物院,1929年被关闭。卫国战争期间修道院一度恢复活动,1961年又遭关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抢走了博物院内的珍宝,损毁文物达70件,主要是纪念碑和古建筑。1944年基辅洞穴修道院开始进行修复和重建工作,现在修道院内有数个博物馆。20世纪80年代末修道院开始恢复正常运转。1989年开办了神学院。
基辅洞穴修道院远景
修道院的建筑体系形成于11~18世纪,由规模不同的3处建筑群组成统一的格局。在较平坦的高地上是一些地面教堂,山坡上分布着近洞窟教堂建筑,远处丘陵谷地中建有远洞窟教堂。至今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建筑是圣母升天大教堂、纳德弗拉特三一教堂和别列斯托沃救世主教堂。圣母升天大教堂建于1073~1078年,1941年被损毁,直到90年代末才完全修复。纳德弗拉特三一教堂建于1108年,1722~1729年重建。教堂广场中央矗立着大钟楼,它将整个建筑群落连成一个布局统一的整体。钟楼于1731~1745年由建筑师谢杰里设计,用500万块形状各异、尺寸不同的砖石砌成。钟楼共分3层,每层都以白石立柱环其外围,金色圆顶。第3层悬挂着8只大钟,总重量为80多吨,其中7只大钟的机械部分互有相连,重4.5吨,每隔15分钟奏一次美妙的音乐,第8只钟则专用于鸣响。
1990年修道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