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奇,P.K.

    佩奇,P.K. :

生于英国多赛特郡,卒于维多利亚。佩奇出生时,父亲作为军人正在英国执行任务。1919年全家回到加拿大,先后在卡尔加里、温尼伯、圣约翰等地居住。佩奇从1935年开始工作,为加拿大广播公司的节目撰稿,编写儿童剧,还在百货商店的书籍柜台做过销售员。20世纪30年代后期,她加入加拿大作家协会。1941年,佩奇在蒙特利尔结识了P.安德森等一批作家,并共同创立了新杂志《预演》。1944年移居维多利亚后担任《北方评论》的地区主编。1946年开始为加拿大电影局编写剧本。1953年,佩奇随外交官丈夫先后旅居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等国。1964年,两人回到加拿大,定居维多利亚。

佩奇的父母都喜爱诗歌,并时常在家中朗读。在此氛围熏陶下,佩奇从十几岁即开始尝试写作。她的早期诗作在《当代诗歌》《预演》《第一声明》等期刊上都有发表。1944年,她21岁时所写的小说《太阳和月亮》得以出版。同年,她与诗人R.汉波顿、J.莱弗德、L.杜德克、R.苏斯特一起合出了诗集《五人单元》。佩奇的第一本个人诗集《如同十,如同二十》于1946年出版。她在澳大利亚期间出版了第二本诗集《金属与花朵》(1954),并获得总督奖。1957年,她跟随丈夫前往巴西,那里的异国风光使她迷上了绘画。在巴西和墨西哥旅居期间,佩奇创作了很多画作,并举办过数次展览。回到加拿大之后,她继续写作诗歌,出版了诗集《呼叫阿勒山!新诗及精选》(1967)、《帕特里霞·凯·佩奇:新诗及精选》(1974)。1976~1979年,她在加拿大委员会艺术顾问团中任职。1977年,荣获加拿大勋章。

70年代开始,佩奇对中东苏非诗人的兴趣日益增长,新诗集《灰蝇的夜舞》(1981)体现了她对于个体经历的关注,并在诗中表达出强烈的情感。《玻璃空气》(1985)收录了佩奇历年诗作的精选,还包括两篇散文和一些画作。日记选集《巴西日记》(1987)记录了佩奇在巴西的见闻和感想,并收入多幅她绘制的水彩画,展现了她写作和绘画的双重才华。1988年,《巴西日记》荣获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休伯特·埃文斯非虚构类图书奖。她的小说《地球》(2002)被誉为加拿大最重要的50部小说之一。2006年,佩奇成为加拿大皇家学会成员。

佩奇的作品,无论是诗歌还是小说,都探索了人类个体在精神上的追寻。而佩奇对于“不可见性”的偏爱,则给她的作品带来了魔幻般的色彩。诗作中丰富的感官意象有效地把神秘和凡俗相结合,使得神秘成为感官体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炫目的意象有时会遮蔽真相,但她认为感官体验仍然是获得真理的唯一途径,是一生精神追寻的出发点。

为您推荐

巴吕埃尔,le P.A.

巴吕埃尔,le P.A. : 生于贝格新城,卒于巴黎。他曾与福雷隆合作主编《文学之年》,并且主持《教会日报》直到1792年。法国大革命后流亡英国,其间出版了他反对法国大革命的《雅各宾主义历史回忆录》(1798),评述..

梵天

梵天 : 根据往世书等的传说,梵天是主管创造之神,创造了世界万物。关于梵天的出生、创世、爱情和形象,有多种传说。①原始世界是一片汪洋,至高存在将自己的种子撒在汪洋里,长成一个金蛋,里面睡着梵天。梵天..

《残月楼》

《残月楼》 : 小说从王氏家族族长王贵长于1892年受“华人慈善协会”派遣到加拿大西部地区寻找华人遗骨开始,一直写到1987年,涵盖了百年的华人移民史。王贵长曾和土著女性可罗拉相爱,并生有一子庭安。后..

塞维斯,R.W.

麦克尔斯,A.

麦克尔斯,A. : 生于多伦多一波兰犹太裔家庭。父亲经营一小唱片音像店。麦克尔斯在书籍和音乐中长大,上大学之前就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多伦多大学英语专业获得学士学位后,她从事过文学创作教学、..

《加拿大的丛林区》

《加拿大的丛林区》 : 由特雷尔在移居加拿大前期写给英国老家的10多封信组成。她在作品中以乐观开朗的清新笔调描写了加拿大自然景观的美好和移民生活的成功。文笔优美,感情真挚,一反众多女性移民面对..

李群英

李群英 : 生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阿尔伯尼港。毕业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美术系。李群英的代表作《残月楼》于1990年出版,被誉为加拿大首部以华人移民为题材的英文小说。《残月楼》利用家族小说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