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霍尔斯基,K. :
出生于柏林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中学毕业后学习法律。1915年应征入伍,曾编辑过士兵报纸。1920~1922年,先后参加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和社会民主党。1924~1929年,担任《世界舞台》周刊驻巴黎记者。1929年后移居瑞典,专事写作。1931年担任《红色信号》撰稿人。1933年被纳粹剥夺公民权,著作遭到查禁、焚毁。1935年在瑞典自杀。
图霍尔斯基是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最重要的政论作者之一。1907~1932年,以不同的笔名在报刊上发表约2500篇评论、杂文、诗歌、散文等作品,从人道主义、和平主义出发,嘲讽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小市民习气,抨击沙文主义、军国主义和官僚政治,呼吁人们警惕法西斯势力蔓延。作品切中时弊,倾向鲜明,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生动传神。他主张“一切都可以讽刺”,是“大城市酒吧间剧场滑稽曲”的创始人之一。早期作品常用讥讽、摹拟和俏皮的双关语等讽刺手法嘲讽小市民的褊狭、贪婪和因循守旧的陈腐观念。后逐渐转向政治小品和政治诗歌,接近H.海涅的风格,常常模仿民歌和田园诗,用漫画手法勾画伪善的官僚政客的肖像。他的抒情诗细腻优美。第一部小说《莱茵斯贝格,恋人的圣地》(1912)获得好评,书中对优美大自然的描写和对庸俗、狭隘的小市民生活的勾勒形成鲜明对照。他与政治照片剪辑专家乔恩·哈特菲尔德共同创作的《德国,德国高于一切》(1929),讽刺性地利用沙文主义的口号为标题,以其独特的真实性和文献记录性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表达了作者反对民族沙文主义的立场。其他作品还有《五马力》(1928)、《蒙娜丽莎的微笑》(1929)、《别哭,要学着笑!》(1931)等作品集和长篇小说《格里普斯霍尔堡》(193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