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德里斯哈的家》

    《伊德里斯哈的家》 :

出版于1991年。主题思想是伊斯兰革命改变人的精神面貌。小说所有的场景都发生在伊德里斯哈家族的一所大房子里。这所大房子居住着三代人:祖母佐列哈、独身生活的女儿娜伽、国外留学回来的孙子瓦哈布。三个人把自己囚禁在家中,囚禁在遥远的记忆中,从未离开过大房子,也不与其他人往来。家庭生活的运转是靠园丁和佣人。

祖母佐列哈在年轻时嫁给伊德里斯哈先生,但是她的心上人是一个名叫哥巴德的青年。哥巴德是一位革命青年,为了追寻理想,他抛弃佐列哈,投身于革命运动。佐列哈最终无奈地嫁给了伊德里斯哈。然而,哥巴德带着一条残缺的腿回来,昔日的火焰与激情都熄灭了,带着沉默与忧伤,继续生活。佐列哈则生育了三个孩子。二女儿娜伽借口没有美丽的容颜和依恋母亲而一直独身,从不与异性交往,唯一的艺术爱好就是弹钢琴,唯有在弹钢琴时才能感觉到焕发青春的活力,一旦弹琴结束即又重新成为孤僻沉默的娜伽。三女儿拉希罗是一个美丽的姑娘,但不得不嫁给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平庸男人。婚姻的不幸导致拉希罗早早死去,她的房间原封不动地保存着她的全部衣服和用品。长孙瓦哈布从小与祖母在一起生活,他的父亲去塔夫里斯旅行,从此未归,母亲也抛弃了他,另谋出路。瓦哈布从小就迷恋他的姑妈拉希罗,整天在回忆姑妈拉希罗中打发日子。

这三个人的生活都充满疲惫与厌倦,直到革命运动来临,他们的生活和精神面貌才发生改变。革命组织派来的工作组代表舒卡特是一个硕壮的、精神充沛的女人,总是穿着金黄色衣服,有一颗慈爱和充满正义感的心。舒卡特的追随者都是受苦受难的群众,受尽剥削和压迫,为了伸张正义,他们走到了一起。哥巴德运用自己曾经的革命经验把群众运动转化为有序。伊德里斯哈家的人刚开始都不接受这种变化,但后来心灵深处都深受震动。革命运动深刻改变了伊德里斯哈家的人的精神面貌,让他们逐渐走向一种正常而充满阳光的生活。

《伊德里斯哈的家》是一部契合伊斯兰革命主旋律的小说,具有为伊斯兰革命歌功颂德的意味,然而作者没有将之写成一部政治意识形态的小说,而是与伊朗传统的神秘主义文化密切结合,以伊朗的传统文化底蕴衬托主人公的精神探索。参与革命就如同一种神秘主义的体验,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小说具有浓厚的形而上的思辨色彩和思想深度,认为信仰是人精神生活的支柱,没有信仰的人精神生活是坍塌的,因此百无聊赖。作者认为,投身于革命运动可以让人获得信仰,可以重塑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这与作者对宗教神秘主义的长期体验密切相关。小说于1999年获伊朗伊斯兰教育指导部颁发的“伊斯兰革命二十年周年最佳小说创作奖”。

为您推荐

梶井基次郎

梶井基次郎 : 生于大阪,卒于大阪。父亲从事军需品运输工作,但沉迷于女色与酒精,家里并不富裕。是家里的二儿子。幼年时,因父亲工作调动辗转生活于东京、鸟羽、大阪等城市。1919年,考入三高理科甲类,遇到中..

博德默尔,J.J.

博德默尔,J.J. : 生于苏黎世附近格莱芬泽的一个牧师家庭。年轻时攻读过神学,接受过商人职业培训,后来在苏黎世的卡洛林学校任教,讲授瑞士历史和政治。1720年左右,与J.J.布莱丁格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合作,曾..

中村文则

中村文则 : 生于日本爱知县东海市,2000年毕业于福岛大学行政社会学院应用社会学系,在成为职业作家前一直是自由职业者。2002年,中村文则凭借小说《枪》摘得第34届新潮新人奖桂冠,从此登上日本文坛。其后,..

《62(1983)年冬天》

阿里·米斯拉提

阿里·米斯拉提 : 生于埃及的亚历山大城。获爱资哈尔大学宗教学院和阿拉伯语言学院教育系双文凭。历任利比亚文学艺术最高委员会主席、利比亚作家协会秘书长、利比亚广播电台台长及《人民报》主编。..

石原慎太郎

石原慎太郎 : 生于日本兵库县神户市。因于船舶公司工作的父亲时常调任,少年时期随父亲辗转生活于北海道小樽、神奈川县逗子市等地。高中毕业后考入一桥大学法学部,后转入社会学部。1968年,以自民党候选..

沙赫尔努西·帕尔西普尔

沙赫尔努西·帕尔西普尔 : 生于德黑兰。1973年毕业于德黑兰大学社会学系,然后前往法国留学,在法国巴黎索邦大学获中国语言文化系本科文凭。从13岁起开始写作,16岁开始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作品,1974年出版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