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沃林,G. :
生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小镇普兰蒂克顿。1954~1957年在加拿大皇家空军服役。1960年获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1961年获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英语与创作硕士学位。先后任教于卡尔加里大学、康可迪亚大学和塞蒙·弗雷泽大学,其间创办了文学期刊《意象》(1964~1974),并任《公开信》的特约编辑。
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期间,鲍沃林接触了黑山派、垮掉派、旧金山文艺复兴运动等美国前卫诗歌流派或运动的主要成员克利莱等人,深受影响。1961年,克利莱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教授并担任了鲍沃林硕士论文的指导教师。在黑山派诗歌原则的影响下,鲍沃林结识了F.戴维等一批志同道合的加拿大青年诗人,共同创办了《迪什》杂志,推动发展了影响深远的“迪什派诗歌运动”。
鲍沃林迄今已出版了60多部各类文学作品,包括诗集、小说、短篇故事集、传记等。1970年,因《洛基山脚下》和《考斯姆斯帮》两部诗集的丰富想象力及创新精神获总督奖,1980年因小说《燃烧的水》再获总督奖。2002年获加拿大勋章,并成为第一位“加拿大国会桂冠诗人”。2004年获不列颠哥伦比亚勋章。2008年成为格里芬诗歌奖评委。
作为迪什派诗人的代表,鲍沃林吸纳了黑山派诗歌原则,主张自由抒发内心感受,自发性地表达思维,运用自然口语的节奏,诗行由呼吸停顿所决定,诗的形式由内容决定,倡导诗歌朗诵采用美国口语和俚语,反对精雕细刻、广征博引的学院派诗风。鲍沃林早期的诗歌受黑山派诗学理论的影响比较明显,以白话诗见长,语言简洁明快,富于超现实实验精神。如在诗歌作品《艾瑞塔》中,他用非常随意的语言,包括土语甚至是俚语来阐述一些十分严肃的话题。鲍尔林在诗歌创作中也常运用反讽、悖论、互文等如今已被视为后现代主义的写作手法。由于迪什派诗歌运动在变革诗歌风格中所起的作用,鲍沃林可以说是加拿大诗歌后现代风格的代表诗人之一。
鲍沃林还被视为加拿大后现代主义实验小说的代表。他后期作品的关注点转向加拿大历史,从加拿大拓荒者的“经典”故事入手,即一个孤独者被置于广阔无垠的荒野去与冷酷无情的命运作必输的抗争,以实施其后现代主义文学观。鲍沃林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创作上都深深地卷入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争论和实验,他的《画了来的窗户:关于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几点想法》一直被视为加拿大关于后现代主义辩论中为数不多的有创见的论文之一,而小说《燃烧的水》(1980)则是他实践后现代主义文学观的最好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