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沃林,G.

    鲍沃林,G. :

生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小镇普兰蒂克顿。1954~1957年在加拿大皇家空军服役。1960年获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1961年获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英语与创作硕士学位。先后任教于卡尔加里大学、康可迪亚大学和塞蒙·弗雷泽大学,其间创办了文学期刊《意象》(1964~1974),并任《公开信》的特约编辑。

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期间,鲍沃林接触了黑山派、垮掉派、旧金山文艺复兴运动等美国前卫诗歌流派或运动的主要成员克利莱等人,深受影响。1961年,克利莱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教授并担任了鲍沃林硕士论文的指导教师。在黑山派诗歌原则的影响下,鲍沃林结识了F.戴维等一批志同道合的加拿大青年诗人,共同创办了《迪什》杂志,推动发展了影响深远的“迪什派诗歌运动”。

鲍沃林迄今已出版了60多部各类文学作品,包括诗集、小说、短篇故事集、传记等。1970年,因《洛基山脚下》和《考斯姆斯帮》两部诗集的丰富想象力及创新精神获总督奖,1980年因小说《燃烧的水》再获总督奖。2002年获加拿大勋章,并成为第一位“加拿大国会桂冠诗人”。2004年获不列颠哥伦比亚勋章。2008年成为格里芬诗歌奖评委。

作为迪什派诗人的代表,鲍沃林吸纳了黑山派诗歌原则,主张自由抒发内心感受,自发性地表达思维,运用自然口语的节奏,诗行由呼吸停顿所决定,诗的形式由内容决定,倡导诗歌朗诵采用美国口语和俚语,反对精雕细刻、广征博引的学院派诗风。鲍沃林早期的诗歌受黑山派诗学理论的影响比较明显,以白话诗见长,语言简洁明快,富于超现实实验精神。如在诗歌作品《艾瑞塔》中,他用非常随意的语言,包括土语甚至是俚语来阐述一些十分严肃的话题。鲍尔林在诗歌创作中也常运用反讽、悖论、互文等如今已被视为后现代主义的写作手法。由于迪什派诗歌运动在变革诗歌风格中所起的作用,鲍沃林可以说是加拿大诗歌后现代风格的代表诗人之一。

鲍沃林还被视为加拿大后现代主义实验小说的代表。他后期作品的关注点转向加拿大历史,从加拿大拓荒者的“经典”故事入手,即一个孤独者被置于广阔无垠的荒野去与冷酷无情的命运作必输的抗争,以实施其后现代主义文学观。鲍沃林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创作上都深深地卷入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争论和实验,他的《画了来的窗户:关于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几点想法》一直被视为加拿大关于后现代主义辩论中为数不多的有创见的论文之一,而小说《燃烧的水》(1980)则是他实践后现代主义文学观的最好范例。

为您推荐

斯塔福德,W.

斯塔福德,W. : 生于堪萨斯州哈钦森。卒于俄勒冈州。1937年毕业于堪萨斯大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以和平主义者身份抵制政府征兵,代之以4年的公共服务。二战后,他重回大学继续求学,1947年获得堪萨斯大..

赫伯特,J.

赫伯特,J. : 生于多伦多,卒于多伦多。1946年因被指控犯有同性恋罪而在圭尔夫教养院被关了6个月,这段经历为他后来的戏剧创作提供了真实的素材。1947~1949年,他就读于多伦多艺术学院,1955~1958年,又在新剧社办..

戴维,F.

戴维,F. : 生于温哥华。先后获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其间,他与G.鲍沃林、F.华、D.马拉特等志同道合者共同创办并编辑了《迪什》,因而被公认是迪什派的重要成员。自1965年起,戴维担任加拿大..

辛普森,L.

鲁-约翰逊,I.

鲁-约翰逊,I. : 生于中部舍尔姆兰的一个雇工家庭。父母都给地主当雇工,生活十分困苦。作为家中的长子,他只上了一两年学就去当雇工以帮助父母养家糊口。15岁时,离家独立生活,用外祖母给的一点零花钱买了针..

《爱药》

《爱药》 : 这部作品由看似独立成篇、实则密切相关的18个短篇构成,以一个虚构的北达科他州齐佩瓦保留地为背景,让不同的叙事者从各自的视角讲述了1934~1984年发生在这个保留地内外的故事。这些故事互为..

弗伦奇,D.

弗伦奇,D. : 生于纽芬兰的考莱角。父亲是木匠,1945年随全家移居多伦多。弗伦奇曾受过演艺训练,1960~1965年为加拿大广播公司表演戏剧,与此同时,开始尝试创作剧本。他于1972年推出关于默塞尔一家的剧本《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