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神渴了》 :
1793年下半年,雅各宾党人在法国四面受敌时上台执政。加默兰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画家,也是个热情的爱国者。因为妹妹朱丽亚跟一个英国移民私奔了,他要照料母亲才没有参加义勇军,后来由于偶然的机会当上了革命法庭的陪审员。
加默兰起初注重证据,不轻易判人死刑。然而随着法军的失利和形势的恶化,审判越来越草率和严厉。他每天参与处死很多人,变得冷酷无情。他的妹夫无辜被捕,朱丽亚向他求救,他却毫无怜悯之心,使得她在向法官求情时遭到污辱,他因此在母亲和妹妹的眼里成了杀人魔鬼。1794年6月,国民议会颁布新的法令,无需证人和审问即可将犯人处死,恐怖气氛大为加剧。加默兰一次将数十人送上断头台,深受良心的折磨,但他依然自认为是一个爱国者。最后雅各宾派垮台,他和罗伯斯庇尔一起被处死,他的情人随即投入了别人的怀抱。
小说描写了雅各宾派的恐怖专政及其失败,因此引起了许多争议。实际上法朗士不是反对雅各宾派的恐怖手段,而是反对把真正的叛徒与被诬陷的好人同样处死的所谓“平等原则”,指出宗教式的狂热和偶像崇拜必然会使革命走向失败,希望人民能从失败中吸取沉痛的教训。因此尽管“诸神渴了”的含义是嗜血,是用人血作祭品,暗示在大革命中有许多人无辜被害,但是小说里流露出来的却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对大革命的强烈同情。
法朗士认为人类应该把宽容和仁慈作为自己的准则。正是出于这种人道主义的善良心愿,他才能在法国大革命过去一个多世纪之后,比较客观地总结用鲜血换来的辛酸的真理,使《诸神渴了》成为反映法国大革命的一部杰作,至今仍未失去它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