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斯曼,J.-K :
生于巴黎。父亲是荷兰人,母亲是法国人。中学毕业后在法学院修业两年。1868年进法国内政部工作,直至1898年退休。1903~1907年,于斯曼曾任龚古尔学院第一届主席。
1903年,于斯曼(左四)在龚古尔学院会议上
于斯曼的文学活动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自然主义的拥护者,后期是现代派的先锋。在被称为自然主义宣言的《梅塘之夜》(1880)里,发表了他的中篇小说《背上背包》,写他在普法战争中短期的行伍生活。自然主义时期中的作品有《玛特,一个妓女的故事》(1878)、《华达尔姊妹》(1879)、《巴黎速写》(1880)、《同居生活》(1881)、《浮沉》(1882)等。这些作品内容涉及饮食男女和对官能感受的追求,具有浓重的悲观主义色彩,有时表露出极其突出的“黑色幽默”。在艺术上观察精细,形象逼真,浓墨重彩,具有佛兰德斯画派的特色。《逆流》(1884)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主人公德埃塞特断定文明的本质在于永远远离自然和现实生活,他酷爱C.波德莱尔、P.魏尔兰、S.马拉美等象征主义先驱的作品,为自己建造了一个神秘的精神世界。以该书出版为标志,于斯曼的创作转入后一阶段。《在那儿》(1891)中的杜达尔发觉自然主义走进了一条死胡同,认为只有转向神秘才有出路。《上路》(1895)是作者皈依天主教的开始,随后发表的《大教堂》(1898)和《献身修道院的俗人》(1903),描述了他对天主教的神秘色彩和象征意义的憧憬以及他在修道院的生活。
于斯曼的画评《现代艺术》(1883)和《某些画家》(1889)表现出他独具慧眼的鉴赏力。在E.德加、P.塞尚、萨洛等画家成名之前,他就给予很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