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斯曼,J.-K

    于斯曼,J.-K :

生于巴黎。父亲是荷兰人,母亲是法国人。中学毕业后在法学院修业两年。1868年进法国内政部工作,直至1898年退休。1903~1907年,于斯曼曾任龚古尔学院第一届主席。

1903年,于斯曼(左四)在龚古尔学院会议上

于斯曼的文学活动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自然主义的拥护者,后期是现代派的先锋。在被称为自然主义宣言的《梅塘之夜》(1880)里,发表了他的中篇小说《背上背包》,写他在普法战争中短期的行伍生活。自然主义时期中的作品有《玛特,一个妓女的故事》(1878)、《华达尔姊妹》(1879)、《巴黎速写》(1880)、《同居生活》(1881)、《浮沉》(1882)等。这些作品内容涉及饮食男女和对官能感受的追求,具有浓重的悲观主义色彩,有时表露出极其突出的“黑色幽默”。在艺术上观察精细,形象逼真,浓墨重彩,具有佛兰德斯画派的特色。《逆流》(1884)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主人公德埃塞特断定文明的本质在于永远远离自然和现实生活,他酷爱C.波德莱尔、P.魏尔兰、S.马拉美等象征主义先驱的作品,为自己建造了一个神秘的精神世界。以该书出版为标志,于斯曼的创作转入后一阶段。《在那儿》(1891)中的杜达尔发觉自然主义走进了一条死胡同,认为只有转向神秘才有出路。《上路》(1895)是作者皈依天主教的开始,随后发表的《大教堂》(1898)和《献身修道院的俗人》(1903),描述了他对天主教的神秘色彩和象征意义的憧憬以及他在修道院的生活。

于斯曼的画评《现代艺术》(1883)和《某些画家》(1889)表现出他独具慧眼的鉴赏力。在E.德加、P.塞尚、萨洛等画家成名之前,他就给予很高的评价。

为您推荐

伯努瓦,P.

伯努瓦,P. : 生于塔恩省的阿尔比,卒于西布尔。伯努瓦先后在朗德地区和北非生活,1908年到巴黎学习历史,后来从事文学创作。他最初的《迪亚杜梅纳》(1914)等诗集并不成功,但是他的消遣小说却非常出色。他的第..

《高龙巴》

《高龙巴》 : 在法国海外省科西嘉岛,高龙巴与村长巴里西尼家有世仇。高龙巴的亲戚在拿破仑执政时当了村长,拿破仑下台后巴里西尼当了村长,百日政变时巴里西尼下台,到波旁王朝复辟后他又当了村长。两家人..

《贝多芬传》

《贝多芬传》 : 传记描述了传主备受挫折却与生命不断抗争的一生。贝多芬生于波恩的一个音乐世家,母亲早亡,父亲酗酒成性,贝多芬不得不挑起全家生活的重担。他于1789年进入波恩大学,1792年来到了音乐之都..

休姆,K.

《高老头》

《高老头》 : 高老头是个乘饥荒之机发财的面条商,他的命根子就是两个女儿。他给了她们每人80万法郎的陪嫁,使大女儿成了伯爵夫人,小女儿成了银行家夫人。尽管如此,她们在婚后仍然不断地搜刮他的钱财。随..

乔利,E.

乔利,E. : 生于英国伯明翰,卒于珀斯。早年接受私立教育,后入一所贵格会寄宿学校学习。17岁在伦敦接受护士培训,成为战时护士,目睹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士兵在肉体与心灵上受到的创伤。1959年与丈夫移居澳..

《项链》

《项链》 : 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了参加部长邀请的舞会,不但迫使丈夫用攒了很久的钱做了一套新衣服,而且向女朋友借了一条钻石项链。不料舞会后项链不见了,夫妇俩只好负债买了一条同样的项链还给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