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汤达

    司汤达 :

生于格勒诺布尔一个有产者家庭,卒于巴黎。父亲是律师,王权与教会的拥护者,1793年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曾被监禁。司汤达有很深的恋母情结,7岁丧母,与续弦的父亲毫无感情。外祖父是医生,思想开放,是伏尔泰的信徒。司汤达幼年时期经常住在外祖父家,在那里阅读了大量书籍,受到新潮流的影响,对法国文学和唯物主义哲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司汤达墓地1799年11月,司汤达到巴黎投身军界,随着拿破仑的大军到了米兰。意大利人民的热情、文艺复兴的优良传统和辉煌的文学艺术遗产,都给他以强烈的感受。1806年他重返巴黎,担任军事委员会专员,管理皇室领地。1810年任皇室器物总监。后来他回到军中转战欧陆,1812年目睹莫斯科在大火中燃烧,在兵败撤退时还带着一本从俄国皇宫里拿到的伏尔泰的《故事集》。1814年拿破仑帝国倾覆,波旁王朝复辟,从此司汤达长期侨居米兰,与从事民族解放运动的烧炭党人来往。1821年,意大利各地革命失败,司汤达也被驱逐出境。

司汤达建立功勋的梦想因拿破仑的失败而破灭,转而走上了创作的道路。1817年,他发表了《意大利绘画史》,并且第一次以司汤达为笔名发表了游记《罗马、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论爱情》(1822)是一部心理分析著作,文艺论著《拉辛和莎士比亚》(1823~1825)则是一篇反对伪古典主义的宣言。第一部小说《阿尔芒丝》(1827),通过贵族青年奥克塔夫与表妹阿尔芒丝的爱情悲剧,以及对复辟时期巴黎贵族生活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贵族阶级必然没落的趋势。《意大利遗事》(1829)是反映意大利生活的短篇小说集,《法尼娜·法尼尼》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贵族小姐法尼娜·法尼尼爱上了革命者彼特罗,为了使他离开革命陪伴自己,她不惜破坏革命,出卖他的同志,结果遭到他的唾弃,反映了意大利烧炭党人为争取民族解放而进行的英勇斗争。

《红与黑》插图司汤达的代表作《红与黑》(1830)是法国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它塑造了于连这个具有深刻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展示了19世纪30年代法国社会的广阔图景。1834年动笔的《吕西安·娄万》,通过大银行家的儿子娄万混迹军界、跻身政坛和涉足外交的经历,揭露了七月王朝的金融资产阶级专政的本质,但是直到1901年才出版。《帕尔马修道院》(1839)通过贵族法布里斯的经历,反映了从拿破仑时代到复辟时代的风云变幻,以及意大利北部地区反抗欧洲神圣同盟、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830年9月,司汤达被任命为法国驻意大利的里雅斯特领事,但奥国当局不予认可。1831年,他改任驻教皇管辖下仅有7000人口的小城奇维塔韦基亚的法国领事。司汤达大多是亏本自费出版作品,所以生活拮据,甚至连住宅都没有,直到在疾病缠身的困境中去世时都住在旅馆里。

司汤达是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但是他在生前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他曾预言到1880年才会有人读他的作品,1935年才会被人理解。现在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已经得到公认,他的作品对于复辟时期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以及塑造典型人物和心理分析等艺术技巧,都对法国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主要作品都有中译本,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还进行过关于《红与黑》的讨论。

为您推荐

卡兹,R.

卡兹,R. : 生于图卢兹,卒于巴黎。卡兹1871年流亡瑞士,其间发表了强烈反对宗教的作品《肉体的诗篇》,以及表现眷恋大自然的《生命的赞歌》(1875)、《老调》(1879)和《乡村诗篇》(1879)。1880年回到法国,为J.瓦莱..

史密斯,V.

史密斯,V. : 生于塔斯马尼亚首府霍巴特。硕士就读于塔斯马尼亚大学,主修法语,毕业后留校任法语教师十年。1967年移居悉尼,悉尼大学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教授英国、澳大利亚文学,直至1996年退休。中学时即在..

博埃,H.

博埃,H. : 生于巴黎,卒于巴黎。年轻时在巴黎攻读法律和医学,但是他对政治更加狂热,经常与社会主义者来往,多次被判刑。他站在巴黎公社一边,被流放到新喀里多尼亚。1880年大赦后,回到巴黎从事文学创作,先后为..

博雷尔,P.

勒鲁,G.

勒鲁,G. : 生于巴黎,卒于尼斯。曾随父母去诺曼底上中学。1886年父母去世后,回到巴黎攻读法律,取得律师资格后,主持《巴黎回声报》和《晨报》的司法专栏,同时作为记者报道案件。1894~1906年环游世界,尤其是报..

劳勒,R.

劳勒,R. : 生于墨尔本的一个工人家庭。13岁离开学校进工厂做工。出于对艺术的强烈兴趣,业余时间一直坚持到艺校学习演戏,并尝试剧本创作。10年后离开工厂,当上一名业余演员、舞台监督与剧作家。1949年,他..

博里,J.-L.

博里,J.-L. : 生于梅雷维尔的一个药剂师家庭。博里获得文科教师资格后,在中学任教至1961年。晚年在梅雷维尔自杀。 博里的作品体裁不一、非常丰富。他的第一部小说《德国统治下的故乡》(1945,获龚古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