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赞,P. :
生于图尔。父亲是铁路工程师。尼赞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取得了哲学教师资格,1927年参加了法国共产党。从中学到大学,他和J.-P.萨特都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他在大学里结婚时萨特就是证婚人。他在20世纪30年代一直与L.阿拉贡合作,先后担任《人道报》和革命作家联合会的刊物《公社》的记者。他参加过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虔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创办了《马克思主义评论》,批判H.柏格森的唯心主义学说以及侦探小说等“逃避文学”。
P.尼赞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前排左二)
尼赞的第一部作品是自传体小说《阿登·阿拉比》(1931),写他在高等师范学校时感到空虚而辍学,以及当教师和加入法共的经历。《安托尼·布卢埃》(1933)写一个工人的儿子靠着顽强努力和善于妥协的本领,成功地当上了铁路工程师,后来却背叛了工人阶级。这篇小说得到阿拉贡的赞扬,因而成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小说的典范。《阴谋》(1938)描写了一批思想激进的大学生,他们向往革命,厌恶自己的资产阶级家庭,但是思想幼稚、好高骛远,只会夸夸其谈,经不起任何挫折。他们先是办刊物,后来又想入非非地要刺探军事情报,结果“阴谋”败露,不了了之;平民出身的普吕维纳日为了出人头地而加入法共,结果成为叛徒。小说出版后获得了联合文学奖,称得上是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作品,尼赞因此成为法共杰出的知识分子,担任过《今晚报》的副主编和国外政治栏目的主笔。
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在西方左翼知识分子内部引起了极大的混乱。法共赞同这个条约,尼赞为此与阿拉贡闹翻,并且退党表示抗议。不久他就奔赴战场,于1940年5月23日牺牲。法共随即将尼赞开除出党,从此他就被当成一个叛徒。萨特坚决主张为尼赞恢复名誉,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左翼集团与法共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