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沃罗达,H.

    斯科沃罗达,H. :

生于波尔塔瓦省一并不富裕的哥萨克家庭,就读于基辅马吉拉学院。1750~1753年随使团出访波兰、匈牙利、奥地利等国。回国后在佩里亚斯拉夫学校教授诗学,自1759年起在哈尔科夫学院教授人文课程达10年之久。70年代起过着漫游哲学家的清苦生活。其哲学学说源于“三个世界”思想:一是大世界,即宇宙;二是小世界,即人;三是把大小世界联系在一起并理想地呈现它们的“符号”世界。他认为最完美的“符号”世界即《圣经》。每一世界由两种“自然”组成,即可见的自然(生物,现实世界)和不可见的自然(上帝),人类存在的基本问题就在于通过可见自然发现不可见自然,发现“内在的”“心灵的”“完整的”人。

斯科沃罗达的社会和教育理念体现在他的“适宜性”学说上。他认为每个人都适宜从事某种物质的或精神的活动,只有认识到自己适合做什么的人才能获得真正幸福,只有经过个体的精神建构才能抵达理想完美的社会。由于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进行自我认知,于是就产生了社会教育的问题。斯科沃罗达认为,理想的教育家类似苏格拉底所说的“助产士”:不是传授和灌输知识,而是润物细无声地启发学生寻找真正适宜自己的东西。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是诗集《圣曲园》和寓言集。他创作的人物形象富于表现力,擅用隐喻、对照、象征等手法。他的诗歌和寓言中的批判主题以及独特的文风在后世乌克兰文学中得到继承和发扬。斯科沃罗达对东斯拉夫文化贡献卓著,被视为巴洛克时代终结者和俄罗斯宗教哲学创始人,其著作对许多俄罗斯大思想家产生过重要影响。

为您推荐

沙希尔,B.

沙希尔,B. : 生于穷苦游牧民家庭。自7岁起就当雇工。虽未上过学,但在16岁就开始作诗。早期的诗歌《阿吉巴依》《巴依阿哈》《答毛拉卡西姆》等多针对巴依、毛拉、依禅,也描写劳动人民的沉重生活,如《假如..

雷里斯基,M.

雷里斯基,M. : 生于一个学者家庭。母亲为农民。在农村度过童年。1907年开始发表作品,中学时期发表第一部诗集《在白色的海岛上》(1910)。曾在基辅大学医学系和历史系学习。后长期在农村任教。主要作品有..

《沉重的黄沙》

《沉重的黄沙》 : 小说主要描写雅科夫·伊万诺夫斯基和拉希尔·拉赫连科的爱情及其家族30余年的历史(1909~1942)。小说的历史背景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内战、卫国战争,内容讲述屠杀犹太人的暴..

鲍格丹诺维奇,M.

茨维尔卡,P.

茨维尔卡,P. : 茨维尓卡(右)与友人的合影生于考那斯的一个农民家庭,卒于维尔纽斯。曾在考纳斯艺术学校学习,后赴巴黎研究文学与艺术。1930~1931年参加立陶宛作家反法西斯组织“第三战线”。1924年开始发表..

迪勃罗瓦,V.

迪勃罗瓦,V. : 生于顿涅茨克。1968~1973年就读于基辅大学翻译专业,1985~1988年在乌克兰科学院谢甫琴科文学研究所读研究生。自1994年起在美国定居,在哈佛大学乌克兰研究所任教。20世纪70~80年代迪勃罗瓦是..

马兹维达斯,M.

马兹维达斯,M. : 1547年在德国柯尼斯堡(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市)印出第一本立陶宛语图书《简明教义》,除教义外还有立陶宛语字母表、立陶宛语诗体前言和11首圣歌乐谱。此书共79页,印数约200~300册。他编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