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M.

    劳伦斯,M. :

生于马尼托巴省的草原小镇尼帕瓦,卒于安大略省湖畔地区。父母早亡,她住在外祖父家,由姨妈抚育成人。童年时她便在学校杂志上发表作品。1947年毕业于温尼伯的联合大学。为《温尼伯公民》杂志当过记者,深受当时流行的左翼观点影响。

1948年她结婚并随丈夫前往英国。19501957年他们先后居住在当时还是殖民地的非洲英属索马里和黄金海岸(今加纳)。劳伦斯早期作品包括《贫穷树》(1954)、非洲背景的小说《约旦这一边》(1960)和索马里经历的回忆录《先知的驼铃》(1963)。1957年夫妇俩携儿女回加拿大,定居温哥华。《驯服明天的人》(1963)收入了她在杂志上陆续发表的非洲题材的短篇小说。非洲经历促使她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反独裁的社会意识逐渐成熟,并反映在作品中。

1962年,她与丈夫分开带孩子们返回英国,在伦敦近郊住下,那里的小屋后来成了海外加拿大作家聚会之处。她从自己的加拿大生活体验中发掘素材并开始撰写“马纳瓦卡系列小说”和互相关联的短篇小说集《房中鸟》(1970);还有与尼日利亚相关的《长鼓与大炮》(1968)及杂文集《陌生人之心》(1976)。1974年起,她回加拿大定居安大略省湖畔地区,完成了最后一部马纳瓦卡小说《占卜者》(1974)的大部分、儿童文学《六头该死的母牛》(1979)、《昔日的外套》(1979)及《圣诞生日的故事》(1980)。劳伦斯去世后,女儿替她最后完成了回忆录《在地球上跳舞》(1989)。此外,《一个非常宽大的灵魂:玛格丽特·劳伦斯写给加拿大作家们的书信选》(1995)、《玛格丽特·劳伦斯与阿黛尔·威斯曼通信选》(1997)等书信集也陆续问世。

《石头天使》(1964)是马纳瓦卡系列小说的第一部,也是劳伦斯的成名作。

《上帝的玩笑》(1966)是第二部马纳瓦卡小说。故事通过34岁的未婚女教师雷切尔的第一人称内心独白展开。雷切尔已故的父亲曾是殡仪馆老板,现在她和母亲仍住在已卖给别人的殡仪馆楼上。病残的母亲自私、专断、浅薄,对女儿百般苛求、限制,只允许她按镇上世代流传的习俗过活,致使原本就懦弱、寡断的雷切尔变得愈发多疑、自卑、狭隘和虚荣。直到和回小镇度假的老同学尼克短暂相爱并发生关系后,生活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她开始意识到自己对性爱的渴求。后来她以为自己要做母亲了,检查结果却显示只是个“上帝的玩笑”,所谓的胎儿只是个良性肿瘤。经历了不少痛苦与磨难,她决定到温哥华去开辟新的生活。小说获1967年加拿大总督奖,改编成的电影《雷切尔,雷切尔》好评如潮,历演不衰。

第三部马纳瓦卡小说是《住在火里的人》(1969)。小说通过一位普通中产阶级中年家庭妇女的眼睛探讨20世纪中叶的人生问题。雷切尔39岁的姐姐斯苔茜已婚16年,有4个孩子。雷切尔曾非常羡慕姐姐有个幸福安定的家庭,然而斯苔茜生活并不美满,正面临许多烦恼和痛苦。她倍感孤独和恐惧,认为自己生活在火里、在地狱之中,想方设法要摆脱自己的幽闭、恐惧和末日感。最后斯苔茜认识到,自己并不是唯一遭受痛苦折磨的人,周围所有的人都“住在火里”,从而形象化地表现了当代加拿大社会的心态。小说写作技巧比以前更复杂,既有第三人称叙述,也有主人公第一人称的回忆、评论和梦幻。

最后一部马纳瓦卡小说《占卜者》(1974)的女主人公是小说家莫拉格。小说循着莫拉格成长过程这条主线,从她5岁时双亲去世、由劳根夫妇抚养成人、19岁结婚、9年后离婚、通过多年拼搏努力成长为作家,一直写到47岁的她正为女儿烦恼担忧。与这条主线并行的是她为完成自己的第五部小说而呕心沥血的生动描绘。小说安排巧妙,布局协调。作为最后一部马纳瓦卡小说,《占卜者》交代了其他小说没有交代清楚的某些细节。

《房中鸟》是劳伦斯的半自传性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已陆续发表过的彼此相关的八个故事,讲述女主人公维内莎在马纳瓦卡度过的童年和少女生活及她走上创作道路的成长过程。

劳伦斯因《上帝的玩笑》和《占卜者》两次获加拿大总督奖。此外,她还获得14所加拿大高校的荣誉博士学位、加拿大一级勋章等荣誉。

马纳瓦卡系列小说被视为劳伦斯的最高成就。她笔下虚构的马纳瓦卡虽然在地图上找不到,读者却感到那样真实,小镇上的人物、他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历史经历是那样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马纳瓦卡与作者的家乡尼帕瓦镇在许多细节上有相似之处,但并非后者简单的翻版,而是所有加拿大草原小镇的缩影,突出体现了加拿大文学中普遍存在的地方色彩的魅力。

她在这些小说中放弃了按时间顺序作线性叙述的现实主义小说传统,试验了新的叙述方法和时间处理技巧:《石头天使》中现在和过去的情节不断交错;《上帝的玩笑》是以现在时态展开的内心独白;《住在火里的人》为了捕捉同时发生的复杂意识活动,通过改变铅字字体和控制页面空间再现了斯苔茜的内心呼声、外在对话、梦境和幻想;《占卜者》通过把现在时态用于过去的事件、过去时态用于现在的事件,以及借鉴摄影、计算机等技术领域的新叙述技巧“快镜头”和“记忆库电影”,产生了灵活多变的叙事效果。

作为女作家,劳伦斯十分关心妇女的地位。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女性,无论是老太婆、老处女、家庭主妇、乡村少女,还是小学教师、女作家,她们都在为争取自己作为女性的尊严、自由和平等地位而同环境、命运、父权制等传统势力和个人性格中的弱点进行斗争,引起读者对加拿大的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各种边缘性人物的艰难处境等社会问题的关注。马纳瓦卡女主人公们所讲述的各不相同的女性生存状态,引起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界的极大兴趣,为加拿大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您推荐

马什拉勃,B.

马什拉勃,B. : 据传生于安吉延。他一生追随苏菲派,过着漂泊不定的苦行僧生活。因抨击封建统治者,反对伊斯兰教,被绞死于巴尔赫市(现阿富汗境内)。马什拉勃被称为“穷人的歌者”,写下了至今仍广为人知的保护..

尚普兰,S.

尚普兰,S. : 探险家尚普兰及其向导的雕像生于法国布鲁阿吉,卒于魁北克。作为一位法国探险家,尚普兰在加拿大的法国殖民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603年,他第一次到达加拿大。他沿着J.卡蒂埃的路线溯..

卡提里,A.

卡提里,A. : 生卒于塔什干。1915年发表的首批作品,如短篇小说《好色之徒》、戏剧《倒霉的未婚夫》等,语言幽默而不轻佻,善意地讽刺了乌兹别克民族的旧习俗。十月革命前的这些作品深受扎吉德运动的影响。..

帕夫留克,I.

木尔塔扎,Sh.

木尔塔扎,Sh. : 生于今江布尔州。少年时期父亲以“人民公敌”罪名被流放西伯利亚。莫斯科大学毕业后历任多家报刊记者、编辑、哈萨克斯坦作协书记处秘书、广播电视委员会主任等职。1958年出版第一部随..

莫迪,S.

莫迪,S. : 生于英格兰沙福克郡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T.斯特里克兰学识渊博,非常重视子女的文化教育和艺术情趣的培养。家中藏书丰富,子女们都喜爱阅读,擅长写作,移民加拿大之前都已有文章、著作发..

万兹维格,H.

万兹维格,H. : 生于波兰,1924年随父母移民加拿大。1940年结婚,丈夫是一位作曲家。万兹维格的小说包括《经过的仪式》(1973)、《带珍珠的基础靠背》(1980)、短篇小说集《屋顶上看到的景观》(1989)等。万兹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