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克,A. :
生于南方佐治亚州伊顿的一个贫苦佃农家庭,8岁时,一只眼睛被打瞎。高中毕业后,靠残疾奖学金得以去亚特兰大的斯佩尔曼学院读书,后转到纽约的萨拉·劳伦斯学院。当时学校里的课程根本不涉及黑人文学或文青年时代的沃克化,沃克看的书主要是欧美文学名著。大学三年级时,沃克到非洲访问,非洲后来成为她小说的一个背景。沃克在非洲时怀了孕,一度产生自杀的念头。她做了堕胎手术,有一种再生的感觉。沃克把自己的感受写成诗歌,三年后诗集《一度》(1968)出版。1965年,沃克大学毕业后前往密西西比州工作,积极投入60年代的民权运动,这一段生活经历为她的小说《梅丽蒂恩》(1976)提供了素材。1970年,沃克为短篇故事《汉娜·肯赫夫报仇》收集材料时,了解了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重要作家Z.N.赫斯顿。沃克与赫斯顿在黑人女性主义观点上具有一致性,认同黑人女性在黑人社区以及白人社区平等公民的身份。沃克修缮了赫斯顿在佛罗里达州的坟墓,编辑了她的文集。沃克深受赫斯顿的影响,视她为自己的“文学之母”。
《紫颜色》同名话剧上演沃克的代表作是《紫颜色》(1982),故事采用书信体形式,讲述女主人公西丽亚面对种族歧视和男性压迫站立起来努力做一个平等的人的故事,歌颂了黑人女性的顽强生活能力与在逆境中奋斗的坚强意志。《紫颜色》1983年获普利策小说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
《我熟悉的一切之神庙》(1989)的故事地点从佐治亚州农村扩展到非洲、欧洲和南美洲,小说人物来自美国、加勒比海、南美洲。作者追溯黑人的祖先,挖掘黑人的历史,表达了要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连接起来方能创造黑人生活意义的思想。《拥有欢乐的秘密》(1992)的女主人公塔希出生在非洲东部的奥林卡,当地盛行姑娘割礼的风俗。塔希的姐姐因割礼流血不止而死去,塔希自己为了能融入当地社会,也施行割礼手术,身心受到戕害。她嫁给了黑人牧师亚当,移居美国,但不能享受生活的欢乐。多年后塔希回到奥林卡,为了报仇将实行割礼的老妇人杀死,自己也被判死刑。小说主要由塔希等小说人物的自白组成,讲述妇女遭受的痛苦,控诉男权社会对妇女的迫害。
《父亲的微笑之光》(1998)揭露清教主义对于女性性欲的压抑,肯定了妇女爱的权利。《心碎前行》(2000)是沃克的自传体小说,由7个部分,14个故事构成,为读者讲述了一位女性的成长与发展历程。《现在是你敞开心扉之际》(2004)讲述了一位黑人女性的精神探索之旅。主人公凯特·尼尔森是一位成功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在年过半百时开始了一场探索自然、找寻自我的旅程。在这一旅程中,通过接触原始自然和接受萨满教的引导,与大自然建立亲密的联系,并由此摆脱了自己在浮华的社会中对人生意义的困惑与烦恼,最终回归平和、宁静、自然的自我。
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坛具有重要影响的黑人女作家,她的小说关注生活在美国社会最底层的黑人女性的痛苦和艰难,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描写了黑人,尤其是黑人妇女的爱与恨、欢乐与悲伤、幻想与失望。沃克积极为黑人女性发声,创造出“妇女主义”一词,指黑人或有色人种的女性主义,以区别于白人中产阶级女性主义。沃克的“妇女主义”表达了有色人种女性的智慧,强调女性主义的差异性和多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