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尼亚,P. :
生于阿夫尔河畔韦尔讷伊。吉尼亚幼年时患有口吃和厌食症。但是对语言、古代文学和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他曾在大学学习哲学,但在1968年的法国五月风暴中放弃了哲学研究,并写了他的第一本书《口吃的存在者》。他后来的随笔有《利科夫龙,亚历山德拉》(1971)、《米歇尔·德基》(1975)、《寂静的祝愿》(1985)和《乔治·德·拉图尔》(1991)等。他的小说有《卡卢斯》(1980)、《阿普罗内尼亚·阿维蒂亚的黄杨木板》(1984)、《符腾堡的沙龙》(1986)、《尚博尔城堡的楼梯》(1989)、《世间的一切清晨》(1991)、《边境》(1992)、《美国占领》(1994),《罗马阳台》(2000)。其中《世间的一切清晨》和《美国占领》被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罗马阳台》获得法兰西学士院的小说大奖。他从2002年起发表了总题为《最后的王国》的多部曲小说,其中第一部《游荡的幽灵》获得了龚古尔文学奖,后来的几部有《在往昔之上》和《深渊》等。
吉尼亚参加新书签售
吉尼亚作品的主题几乎无所不包:时间、空间、政治、宗教、历史年代(尤其是16~17世纪)、艺术(尤其是绘画、音乐),而且包含传记的成分。他的一些作品很难界定,有虚构故事、随想杂感、警句格言、形象素描,可以说是多文体的一种混杂,却往往冠以小说之名。
吉尼亚以历史故事和纪实的细节为框架,虚构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力求文字简洁、句子简短,语法规范、选词普通。他极少选用多音节的词汇,而多采用词形简练、词意圆润的多义词,阅读时使人感觉明亮和安静。在章节安排上,他不受编年时序的限制,而在时间、时态中自由地纵横驰骋,使人在简单的文字和轻松的阅读中,感受到一种自由挥发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