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胡蒂,A. :
生于伊朗西部的贫穷鞋匠之家。1904~1921年间参加伊朗民族解放运动,多次参与和领导反君主专制起义,因起义失败而数度逃往国外避难,几经辗转最终于1922年移居苏联,1925年应本人要求被派往塔吉克斯坦工作。曾参与塔吉克国家出版社组建和定期刊物出版事务,组织和领导塔吉克斯坦作协。
A.拉胡蒂的塑像(右)拉胡蒂的父亲具有非凡的诗歌天赋。在父亲的影响下,他16岁开始写诗,18岁发表第一首长诗。早期创作的嘎泽拉诗歌带有苏非派的特点,后来受革命的影响开始写涉及尖锐社会问题、具有高度爱国主义的作品,歌唱自由和正义,揭露社会不平等,讴歌劳动人民。他的诗歌以波斯—塔吉克古典主义文学传统为基础,同时汲取民间创作元素,大胆引入新的诗节形式和韵律。拉胡蒂在伊朗和侨居国外时就已发表了众多诗作,积累了丰富的创作和革命经验,如诗歌《东方》《烛火与飞蛾》(1914)、《富人的宫殿》(1917)宣传革命思想,号召人民参加革命斗争,诗歌《摘去面纱》《伊朗姑娘》反映女性解放主题。来到苏联后,他以诗歌《工人的誓言》进入苏联文学界,该诗谱曲后深受塔吉克青年的喜爱。《红色革命》一诗也引起强烈的反响,随后发表的一系列革命诗歌使他声名远扬。1923年第一部长诗《克里姆林宫》问世,得到各界高度评价。长诗《法兰吉斯坦旅行记》(1935)是根据他在国外的旅行见闻所作,揭开了其艺术创作的新篇章。卫国战争期间的作品极富战斗力,《不是休息的时候》在当时塔吉克战士中流传极广。1945年他成为了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歌的词作者。战后的创作主题之一是爱国主义,表达对社会主义祖国和党的热爱,也有一系列以伊朗为主题的诗作。1960~1963年出版了他的六卷本作品全集。
拉胡蒂将A.S.普希金、A.C.格利鲍耶陀夫、M.高尔基、V.V.马雅可夫斯基、W.莎士比亚、洛卜·德·维加等作家的作品译成塔吉克语。他的作品多次被译成俄语、苏联多民族语言和其他国家的语言。曾获苏联列宁奖章、塔吉克斯坦英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