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洛克,А.А. : 苏联俄罗斯诗人。生于彼得堡贵族家庭。父亲是教授,母亲为作家。1898年入彼得堡大学法律系,1901年转入语文历史系。1903年同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的女儿结婚。童年即开始写诗,受茹科夫斯基的浪漫主义和费特的"纯抒情诗"的影响。1903年开始在象征派杂志《新路》上发表诗作。1904年出版象征派诗作《美女诗草》,以神秘的形象的描绘,歌颂永恒的纯洁美丽的女性和“世界之灵”,有脱离现实的倾向。1905年革命促使他面向社会生活,写了《饱汉》(1905)、《集会》(1905)、《白雪假面》(1907)、《抒情短诗》(1908)、《雪地》(1908)、《夜晚的时辰》(1911)等诗,表达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长诗《报应》(1910~1921)写知识分子及其家庭的历史命运。十月革命后,从事文化宣传工作。在《知识分子与革命》(1918)一文中,他呼吁知识分子"以整个身体、整个心灵、整个意识谛听革命",预言俄罗斯将成为一个伟大的新型国家。代表作长诗《十二个》(1918)反映十月革命的伟大风暴和新旧两个世界的尖锐对立,它根据十二使徒寻找耶稣基督的故事,写十二个赤卫军在革命风暴席卷的夜晚,行进在大街上。他们勇敢坚毅,步伐雄健,与象征旧世界的路旁"饿狗"成鲜明对照,表现出诗人精湛的技巧和独特的风格,但在艺术上仍有明显的象征主义特点。长诗中出现基督的形象,表明诗人对革命本质的理解有不正确的方面。政治抒情长诗《野蛮人》(1918)根据在国外旅行的见闻,揭示资本主义文明的丑恶本质,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主义热忱和对帝国主义的仇恨,但有神秘主义因素,把东西方对立看作人种之争。他还参加高尔基创办的"世界文学丛书"的出版工作和其他文学活动。他是俄国象征派诗歌的积极代表,是俄国诗歌史上革命时期新旧交替中承前启后的大诗人。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