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黛·萨曼

    嘉黛·萨曼 :

生于大马士革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母亲早逝,父亲艾哈迈德·萨曼曾担任叙利亚大马士革大学的校长和教育部部长。在父亲的严格教导下,她自幼背诵《古兰经》,大量阅读阿拉伯文学作品和西方诗歌,经常参加父亲朋友举办的各类沙龙。1963年,她从叙利亚大马士革大学毕业,获英语文学学士学位,此后又赴贝鲁特美国大学深造并获硕士学位。20世纪60年代中期,她辗转于西方各国,在伦敦、巴黎、日内瓦居住了很长时间,后定居黎巴嫩。1977年,她创办出版社,出版自己的作品。黎巴嫩内战后,举家迁往法国。

已出版近40部体裁多样的作品,包括诗歌、短篇小说、游记、长篇小说、文学评论等。主要作品有《你的眼睛是我的命运》(1962)、《贝鲁特没有海》(1965)、《陌生人之夜》(1966)、《爱》(1973)、《贝鲁特75》(1974)、《贝鲁特梦魇》(1977)、《十亿之夜》(1986)等。一些作品一版再版,除了在阿拉伯世界广泛传播,其作品还被译成英语、法语、德语、意语等多种语言。

嘉黛·萨曼的早期作品虽然不乏对政治和国家的关心,但主要以表现女性的困顿、被压抑的痛苦、对婚姻的理解和对爱情的渴望为主。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她也因此向贴近现实的新闻写作回归,这为她此后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黎巴嫩内战爆发后,贝鲁特在战火中满目疮痍的悲惨景象深深地触动了她,也直接促成了她写作题材和体裁的重大转变。她开始尝试长篇小说的创作,其代表作内战系列长篇小说《贝鲁特75》《贝鲁特梦魇》《十亿之夜》便集中体现了她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其中,《贝鲁特梦魇》被阿拉伯作协选入20世纪105部最佳阿拉伯语中长篇小说之一。

嘉黛·萨曼是运用西方文艺理论最为娴熟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阿拉伯古代文学底蕴深厚的一位作家。

为您推荐

迈姆杜赫·欧德万

迈姆杜赫·欧德万 : 生于叙利亚哈马省迈斯亚夫市。1966年毕业于大马士革大学英文系。迈姆杜赫·欧德万富有诗才,学生时代便开始诗歌创作。1964年在《革命报》首次发表诗歌。此后,他在黎巴嫩《文学杂志..

尼扎尔·格巴尼

尼扎尔·格巴尼 : 生于大马士革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其堂祖父是叙利亚戏剧奠基人艾布·海利勒·格巴尼,其父亲则是一位学者型的外交家。尼扎尔·格巴尼于1945年大马士革大学法律系毕业后进入外交界,1945~1..

苏莱曼·伊萨

苏莱曼·伊萨 : 出生于土耳其伊斯肯德伦的拉塔基亚。父亲艾哈迈德·伊萨是当地的乡村教师,在父亲的启蒙下,苏莱曼自幼熟记古兰经、悬诗、穆太奈比的诗集和数千句阿拉伯古代诗歌。不到十岁便开始写诗,完..

海鲁丁·齐里克利

哈利姆·巴尔卡特

哈利姆·巴尔卡特 : 生于叙利亚塔尔图斯省卡夫林镇的一个希腊东正教家庭。父亲在他10岁时去世,全家人迁至黎巴嫩贝鲁特生活,母亲独自维持家庭生计,并教授他知识。曾获贝鲁特美国大学社会学学士和硕士学..

形式与内容

形式与内容 : 正是基于形式学派对传统的“形式与内容”二元论的挑战与解构,对形式的推崇,其理念其立场其学说被其论敌指责为“形式主义”。“形式与内容”二元论在文学批评界,在诗评、小说评论与剧本评..

“现实的批评”

“现实的批评” : “现实的批评”这一术语来源于“现实主义”这一概念。杜勃罗留波夫这里的“现实主义”,其涵义更多的是作家对生活所持的现实态度,即他所倡导的“生活的现实主义”,其核心内容是要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