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兴起的在文艺及其他文化领域里对资本主义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其影响波及欧美其他国家。它的内容不仅限于文学,也涉及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它提出了创作源泉、创作方法、创作目的等问题,以及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存条件等社会问题。超现实主义者自称他们进行的是一场"精神革命"。
  运动是由一群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青年发起的,他们目睹战争的荒谬与破坏,对以理性为核心的传统的理想、文化、道德产生怀疑。旧的信念失去了魅力,需要有一种新的理想来代替。超现实主义就是他们在探索道路上的尝试。
  青年诗人、医生勃勒东,战争期间曾在精神病院服役,接触到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理论,后来又受到与传统决裂的同时代诗人阿波利奈尔的影响,便设想将对潜意识的探索运用到诗歌艺术中去。他在1919年与阿拉贡、苏波等组成小组,创办《文学》杂志,并与查拉的达达运动汇合。他们在"尽力表现违反常理的原则"指导下活动。勃勒东与苏波合作,以"自动写作法"创作了诗集《磁场》(1920);代斯诺斯在似睡非睡的状态中吟诵了诗句;厄内斯特用粘贴方法组成画幅。他们经常在咖啡馆交换各自在探索潜意识活动中的经验,进行集体创作,开展对资本主义文明代表人物巴雷斯的审判等。由于勃勒东的小组与达达运动缺乏明确的统一的目标,终于导致分裂。1924年勃勒东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成立超现实主义小组,发行刊物《超现实主义革命》,与达达运动者分道扬镳,从此超现实主义运动进入高潮。


  《超现实主义宣言》否定了现实主义与传统的小说,明确提出了超现实主义的定义。它指出超现实主义敌视一切道德传统,认为它是平庸、仇恨的根源,而小说之所以成为文学的宠儿,是因为它适应了读者要求合乎逻辑地反映生活的追求。超现实主义正是要打破这一切,追求"纯精神的自动反应,力图通过这种反应,以口头的、书面的或其他任何形式表达思维的实际功能。它不受理智的任何监督,不考虑任何美学上或道德方面的后果,将这思维记录下来"。为了达到纯精神的自动反应,他们强调潜意识,强调梦幻,提倡写"事物的巧合"。他们认为清醒的、理智的、符合逻辑的思维活动是已经受到资本主义文明毒化了的精神,不是纯粹的精神。只有潜意识、睡眠状态或偶合情况下的思维活动才是还未受到外界干扰的纯精神。他们提出诗人要听从潜意识的召唤,要写梦境,写事物的巧合,并提出适应这种要求的创作方法──自动写作法。超现实主义者根据《超现实主义宣言》的精神生活和创作。他们在咖啡馆、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寻找、搜集人的思维的原始状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1928年勃勒东的小说《娜佳》,集中体现了超现实主义者这一阶段的活动以及作者对"事物的巧合"的运用。
  随着运动的进展,出现了一个新问题:"精神解放可以单独进行,还是必须首先消灭资产阶级物质生活条件?" 围绕着这个问题的争论, 运动内部开始分裂。《超现实主义革命》主编皮埃尔·纳维尔主张首先要投身革命,运动要为革命服务。勃勒东则认为运动本身包含革命,运动要保持绝对自由,不接受任何外界、包括来自马克思主义的监督。于是运动产生分化,1928年纳维尔离开了超现实主义运动。1930年勃勒东又发表《超现实主义第二宣言》,重申了运动的原则:反抗的绝对性、不顺从的彻底性和对规章制度的破坏性。此后运动进入新阶段。
  30年代国际形势急剧发展,随着法西斯力量的抬头,阶级斗争日益尖锐。形势迫使超现实主义者在斗争面前作出抉择,原有的裂痕扩大了。阿拉贡、艾吕雅先后离开超现实主义参加了法国共产党,佩雷去西班牙参加战斗,克勒韦尔自杀。运动开创时期的骨干相继离去,几乎只剩下勃勒东一人还在坚持运动的宗旨。运动处于低潮,但它并没有终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勃勒东在美国和马塞尔·杜尚一起开展超现实主义的宣传活动。1946年他回到法国后,继续创办杂志,多次举办国际超现实主义作品展览,发表广播讲话,进行创作。超现实主义后期活动虽然没有20年代那样的声势,但影响波及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中美、南美地区,吸引了一批青年作家和画家,参加超现实主义国际展览的达14国之多。
  超现实主义为现代派文学开创了道路。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实际存在的时间并不很长,但作为一种文艺思潮,作为一种美学观点,其影响却十分深远。
  参考书目
 Maurice Nadeau, Histoire du Surréalisme, Paris, 1964.
 André Breton, Les Manifestes Surréalistes,Paris, 1971.

为您推荐

策伯格米德,Д.

策伯格米德,Д. : 蒙古小说家、诗人、社会活动家。生于东方省一牧民家庭。15岁起当教师,曾获国家优秀教师称号。40年代进入新建立的蒙古大学。先学医科,后改学生物。毕业后在莫斯科大学研究生班继续研究生物学,获..

长冢节(1879~1915)

长冢节(1879~1915) : 日本诗人、小说家。生于茨城县结城郡冈田村一个富农家庭。1900年拜著名诗人正冈子规为师,参加短歌组织根岸会,结识著名诗人伊藤左千夫等人,成为《马醉木》杂志的编者之一,并不断写作短歌,同..

草纸文学

草纸文学 : 日本文学中的一种体裁。草纸,又名草子。草纸文学的含义有两种说法,一说指用假名(日本字母)写成的物语、日记、随笔等散文,以区别于用汉字写的文学作品。另一说是指日本中世和近世文学中的一种群众读物,..

长与善郎(1888~1961)

参卡尔,I.

参卡尔,I. :   斯洛文尼亚小说家、戏剧家。生于裁缝家庭。中学时期开始写讽刺诗。1896年入维也纳大学建筑工程系。在维也纳工人区度过13年,并加入了奥地利社会民主党,投身于工人运动。回国后从事进步的政治和..

布罗山,C.

布罗山,C. : 菲律宾小说作家、诗人。伊洛卡诺族人。生于比纳洛南一贫农家庭。1931年去美国当劳工,勤奋自学,后从事写作。1942年发表诗集《美国来信》,和菲律宾其他诗人合写诗集《为美国而合唱》,1943年发表诗集..

布利高,S.S.

布利高,S.S. :   丹麦作家。生于日德兰半岛的维乌姆,少年时在兰讷斯拉丁学校学习,后在哥本哈根大学求学,对文学产生兴趣,有《诗集》(1814)和《日德兰六日之行》(1817)出版。他的主要诗作是《候鸟》(1838)和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