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扬,J. : 英国散文作家。出生于农村劳动人民家庭,父亲是补锅匠。他未受过正规学校教育,很早就继承了父业。内战时期,他于1644至1646年参加了议会军队,接触清教徒运动和社会各阶层人物,对他以后的宗教信仰和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1648年或1649年和一个清教徒的女儿结婚,家里一贫如洗。他的妻子带来的嫁妆是两本宗教书籍。于是他加入浸礼会,并成为传教士。他的传教活动触怒了正规的传教士,他们说他"企图如同补壶补锅一样修补人们的灵魂"。复辟以后,政府禁止不信奉国教的人自由传教,班扬置之不顾,遂于1660年被捕,监禁12年。1672年获释。1676年再次入狱,6个月后出狱,担任浸礼会牧师,外出传教,继续写作,并继续以补锅为业。
班扬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自传《罪人受恩记》(1666),主要叙述他信教的过程,在狱中所写。他的代表作是《天路历程》(1678),也是在狱中写的。这是一部讽喻小说,和中世纪的讽喻文学如兰格伦的《农夫彼得之梦》一脉相承。作者叙述他在梦中看见一个背着沉重包袱的人,名叫基督徒,在路上徘徊,不知何往。经传福音者的指点,他必须离开故乡"毁灭的城市",朝着"天国的城市"前进。于是基督徒开始了他的天路历程。班扬生动地描写了路途中的重重艰险,基督徒先从"绝望的泥潭"中挣扎脱身,路经"名利场",爬过"困难山",越过"安逸"平原,来到流着黑水的"死亡河"畔,"天国的城市"就在河的彼岸。这些地名的讽喻意义是十分明显的。除宗教意义外,基督徒的历程也象征着人类追求美好未来的进程。同时,班扬运用现实主义方法描写英国乡村公路上的一些景象和许多人物,如"无神论者"、年轻的"愚昧无知"、"世故的聪明人先生"、"马屁先生"、"爱钱先生"和喋喋不休的"话匣子"等,他们既代表抽象的概念,又是有血有肉的活人。班扬把他们的动作和谈话写得非常生动、具体,因此可以把班扬看成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天路历程》是宗教文学,它和通俗的布道讲稿性质相近,同时它又属于民间文学(如基督徒和魔王阿波里昂的战斗,就来自民间故事),它的渊源还可追溯到中世纪的骑士传奇故事。它还吸收了英语《圣经》的许多特点,行文简洁、明确、生动、有力。此外,《天路历程》在故事情节、细节描写和人物性格塑造等方面,对后来英国小说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已成为世界名著之一,被译成100多种文字和方言。
班扬的其他重要作品还有:《天路历程》的第二部(1684),叙述基督徒的妻子克里斯蒂亚纳和她的四个孩子一同前往“天国的城市”;对话体的现实主义小说《恶人先生的生平和死亡》(1680),写英国下层社会的生活;以及宗教讽喻小说《神圣战争》(168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