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 : 20世纪初至30年代盛行于欧美一些国家的文学艺术流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德国和奥地利流行最广。它首先出现于绘画界,后来在音乐、文学、戏剧以及电影等领域得到重大发展。
  表现主义一词最初出现于1901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玛蒂斯画展上,是茹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一组油画的总题名。1911年德国《暴风》杂志刊载希勒尔的一篇文章,首次借用这个词来称呼柏林的先锋派作家。1914年以后方为人们普遍承认和采用。
  表现主义是一种反传统的现代主义流派。1905年至1906年在德累斯顿成立的第一个表现主义集团"桥社",由一群中产阶级的青年知识分子所组成。他们厌恶资本主义社会的都市文明,要求自由意识,但是在工业化社会中他们找不到代替都市文明的东西,于是转向精神上去寻求解脱。"桥社"的青年画家们一方面身穿工人服装,住进工人区,同"自发的"工人阶级结交;另一方面又从原始的农业社会和东方文明寻求精神的寄托。表现主义绘画或者表现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社会感到的愤怒和反抗,揭露金钱和物质对于人的奴役,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分工的发展所造成的人性的异化;或者表现没有遭受工业化社会侵害和污染的自然风光和田园景色。1911年在慕尼黑成立的第二个表现主义集团"蓝骑士"社,在表现社会生活方面带有更加浓重的颓废色彩和神秘色彩。
  参加表现主义运动的人,在政治信仰和哲学观点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中有无政府主义者、虚无主义者,也有社会主义者。因此,表现主义运动从来不是一个完全统一协调的运动,也很少有始终如一的"纯粹"的表现主义者。但他们也有一些共同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点,即不满社会现状,要求改革,要求"革命"。在创作上他们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摹写,要求进而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他们深受康德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轻视局限于客观的写实,强调表现"主观的现实",亦即表现艺术家"自己"。
  表现主义绘画由后期印象主义绘画演变而来,是对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主义画派的悖逆,它比印象主义更强调反映“艺术家的内心”。表现主义画家往往用心理分析的方法画肖像画,以夸张和歪曲现实形象的方法表现心理和心灵的真实。在色彩的运用和构图上不讲究“美”,而重视表现"力"与"激情"。表现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有"桥社"中的基尔希纳和施密特-罗特卢夫,"蓝骑士"社中的马克和康丁斯基等人。
  表现主义音乐的概念首次出现于1910年的德国和奥地利音乐家的作品中,它的渊源可以上溯至瓦格纳、斯克里亚宾等人。表现主义音乐根本否定旋律,它以紊乱的旋律线,强烈的不协和弦以及无调性音阶来达到歪曲现实世界、强调自我感受、自我专注的目的。它还反对音乐有任何标题,以标榜艺术的无目的性和纯粹性。它所表达的盲目反抗情绪同表现主义绘画一样,最后堕入宗教的神秘主义或是崇拜原始生活的乌托邦主义。向往原始社会和田园情调的那一派音乐家主张有固定的音型,有相对稳定的调性,于是逐渐形成了音乐中的新古典主义。
  表现主义音乐中不协和弦的运用,大大丰富了音乐用以表现现代人充满矛盾和戏剧性的心理冲突、表现现代社会的律动以及远古世界与未来世界的神秘的能力。
  表现主义的文学兴起于20世纪?酰?1911年以后传入德国文学界,至20年代得到巨大发展,在诗歌、小说,特别在戏剧领域产生了一大批有影响的作家。
  表现主义诗歌所表现的内容与技巧和绘画相仿,主题多为厌恶都市的喧嚣,或暴露大城市的混乱、堕落和罪恶,充满了隐逸的伤感情绪或是对"普遍的人性"的宣扬。它的特点是不重视细节的描写,只追求强有力地表现主观精神和内心激情。它的初期的抒情诗形式自由,句子简短,节奏鲜明,往往以音响引起联想,不受句法的约束;后来发展到极端,出现了没有思想内容,只剩下音响、节奏的纯粹形式主义的所谓"绝对诗"。奥地利诗人特拉克尔(1887~1914)、韦尔弗(1890~1945)以及德国诗人海姆(1887~1912)、贝恩以及早期的贝希尔都是重要的表现主义诗人。代表性作品有特拉克尔的《寂寞者的秋天》、《童年》;海姆的《新的日子》、《城市之神》、《柏林》以及韦尔弗的诗集《世界之友》和《彼此》等。
  在小说领域,表现主义这个词经常同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和爱尔兰作家乔伊斯联系在一起。他们笔下的人物和故事都是现实的异乎寻常的变形或扭曲。卡夫卡创造出一种把荒唐无稽的情节与绝对真实的细节描绘相结合的独特艺术手法,用来表现"现代人的困惑",反映出时代危机的某些重大征兆。著名的作品有短篇小说《变形记》(1916)、《在苦役营》(1919)和长篇小说《城堡》(1922)等。这些作品都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和人失去自我的严重精神危机。其他表现主义作家还有捷克的恰佩克和德国的德布林。这支流派的小说大多以离奇怪诞的情节和阴森恐怖的环境令人震惊。表现主义的艺术特点,特别是卡夫卡的创作方法对日后的荒诞派戏剧以及科学幻想小说等有直接重大的影响。
  表现主义戏剧在德国开始于1910年前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的经济衰退时期达到了高峰。然而表现主义戏剧的先驱者却是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他的三部曲《到大马士革去》是欧洲最早出现的表现主义戏剧,它以独白的形式描写人与命运、异性、教会以及与自己的搏斗,为表现主义戏剧奠定了基本格局。
  表现主义戏剧的共同特点是:内容荒诞离奇,结构散乱,场次之间缺少逻辑联系,情节变化突兀,往往鬼魂与活人同时出现在舞台上,生与死、梦幻与现实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人物类型化,经常没有姓名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只是共性的抽象和观念的象征,如"儿子"代表变革的力量,"父亲"代表保守势力,父子矛盾象征新旧社会意识的矛盾。因此,剧中必定有一个体现作家本人思想的主角,其任务是攻击家长制宗法社会的结构以及中产阶级的虚伪的道德和伦理观念。大多数剧中都有一个至若干个儿女谴责父母的场面,有时甚至采用暴力、强奸以至谋杀等极端手段。
  在语言上,表现主义戏剧避免对情感和情景作描绘性的分析,往往用简短、快速、高声调、强节奏的冗长的内心独白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因而剧中人的语言象电报似的短促而不连贯,充斥口号式的套语和声嘶力竭的喊叫。同时也大量运用其他非语言的手段如灯光、音乐、舞剧、哑剧、假面等来补充并加强语言的效果。
  表现主义戏剧抨击和暴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模糊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但它却不能揭示产生这些罪恶的真正根源,找不出克服这些矛盾的正确途径;也不能象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戏剧那样提供若干治疗社会弊病的药方,它只是号召精神上的"再生",表现在绝望中奋起的乐观情绪。
  1924年以后,随着德国经济的暂时好转和社会的相对稳定,表现主义戏剧逐渐衰落。但是它的有价值的探索与创新的成果保留了下来,并继续被运用。特别是通过皮斯卡托尔、耶斯纳、布莱希特等有才华的导演和剧作家的努力,使表现主义的戏剧仍有引人注目的魅力。
  表现主义戏剧的代表人物有德国的施特恩海姆、托勒尔、凯泽,美国的奥尼尔、赖斯,捷克的恰佩克,英国的杜肯、衣修午德以及爱尔兰的奥凯西等人。
  表现主义电影1919年首次出现于德国,主要运用在画面构图、音乐、音响等非语词传播手段方面,以深化对人物的心理分析,并加强反理性主义的因素。电影中特写镜头、主观镜头以及蒙太奇手法的运用都可看作表现主义在电影艺术中的体现。著名电影导演维恩、皮克以及电影评论家豪森施坦为表现主义的电影作出了贡献。
  表现主义作为一种运动存在的时间不长,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粉碎了青年人的理想之后,这一运动就已趋向结束。对于表现主义文学的评价,历来分歧很大,30年代曾展开激烈论战。论战一方的主要代表为卢卡契,另一方为布莱希特和布罗赫。卢卡契把表现主义看作帝国主义时代的资产阶级颓废流派,因此予以否定;布莱希特则反对这种观点。表现主义暴露和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不可克服的矛盾,虽然不能揭示产生这些弊病的真正根源,找出克服这些矛盾的正确途径,却也能引起人震惊,启发人思考。在艺术方面也作了有价值的探索与创新。总之,这一运动的反叛精神对现代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美术以及其他领域的艺术都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为您推荐

比利时文学

比利时文学 : 比利时长期处在异族的统治下,1830年革命后宣布独立,从此比利时的民族文学才获得蓬勃的发展。比利时通用两种语言──法语和佛兰芒语。比利时中部从穆斯克龙至维塞存在着一条语言分界线,南部的瓦隆..

波德莱尔,C.

波德莱尔,C. :   法国诗人。生于巴黎。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继父欧皮克上校后来擢升将军,在第二帝国时期被任命为法国驻西班牙大使。他不理解波德莱尔的诗人气质和复杂心情,波德莱尔也不能接受继父的专制作风和..

比尔德狄克,W.

比尔德狄克,W. : 荷兰诗人。生于阿姆斯特丹一税务官员家庭。青少年时期努力自学,并练习写诗,18岁时写了《诗歌艺术对政府的影响》(1774),获"勤奋出艺术"诗会的金质奖章。1776年在税务所当簿记员。1780年去莱顿学..

比利亚乌鲁蒂亚,X.

边熙根

边熙根 : 朝鲜小说家。1945年朝鲜解放后开始文学创作。初期主要写短篇小说。反映解放战争时期敌后斗争的《初雪》(1952)和以战后恢复建设为题材的《光辉的展望》(1954)、《铁的历史》(1967),被评为解放以来的..

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 : 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一种倾向。作为创作方法,自然主义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另一方面轻视现实主义对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而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着重对现实生..

比昂松,B.

比昂松,B. :   挪威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1832年12月8日生于挪威农村的一个牧师家庭,6岁时随家迁至南方洛斯达林列塞特。1850年去克里斯蒂安尼亚(今奥斯陆)。1852年入皇家弗里德里克大学。1855年任克里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