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恩,L.

    斯特恩,L. : 英国小说家。祖父为约克大主教,父亲为下级军官。他出生在父亲驻地爱尔兰,幼年随军迁徙,其后由亲戚资助入剑桥大学。1738至1759年,在约克郡当牧师。1741年结婚,但用情不专,以致妻子成疯。1759年发表《特·项狄的生平与见解》 (或译《项狄传》)第 1、2卷,一举成名。1760年前往伦敦,受到上流社会的极大欢迎。同年发表《约立克的布道文》第1卷,并迁往约克郡另一教区当牧师。1761年发表《项狄传》第3至 6卷,受到约翰逊、理查逊、华尔浦尔、哥尔德斯密斯的攻击,认为不道德,不是文学。1762年去法国养病。1765年出《项狄传》第 7、8卷,1767年出第9(最后)卷。1768年发表《感伤旅行》。在伦敦时,他结识伊丽莎白·德雷珀夫人,伊丽莎白随夫去印度之后,1767年他写了一系列书信《约立克致伊丽莎白的信》(1775)。他的《布道文》2至4卷、书信集都在死后出版。
  斯特恩最主要的作品是《项狄传》和《感伤旅行》。《项狄传》是一部奇书,全书既无主人公的生平,更没有他的见解,第 1、2卷写主人公出世、命名,第6卷他还只是幼童,以后便销声匿迹。主要人物是:父亲瓦尔特,是个学究,专爱讨论哲学问题;叔叔托比是一个退役军人,专爱回顾、研究他所经历过的战役、工事和火器;他的随从特利姆下士,一个善良而富于同情心的单纯的人;斯洛普医生,笃信教条、拥护詹姆斯王的天主教徒;牧师约立克(名出《哈姆雷特》)以及主人公之母和瓦德曼寡妇。这些人物善良、幽默,各有怪癖。全书没有情节,充满了信笔而来的插话、插曲,割断或颠倒时序,序言在第 3卷中间,并且随时出现博学的考证、论辩和一些滑稽场面。作者的怪诞还表现在文字上,他不仅成段引用拉丁文,而且特别喜用破折号、断句;有时用大量的星号、白页、黑页、虎皮纹页、图解。作品的基本情调是幽默、善意的戏谑、感伤、暗示。
  《感伤旅行》写他在法国旅途中所见,由一系列插曲组成,如收容失业的鼓手拉·弗勒;对芳济会僧侣的粗暴引起的内疚;同情乡人哭悼死驴;自己在英法交战时丢失了护照的尴尬;同情失恋的玛丽亚;访问法国农户等。作者主要写自己的感受和同情,反对象斯摩莱特等写的专事挑剔、对一切表示不满的游记。
  英国感伤主义产生在工业革命之后和法国革命前夕,作家们用感情和仁爱代替理性作为批判工具,歌颂善良、同情、忘我无私,合乎自然,但也故作多情,流于造作。他们笔下的人物迂腐可笑,但又天真可爱。在18、19世纪之交产生很大影响,波及欧洲大陆作家,如法国的狄德罗、卢梭、伏尔泰(伏尔泰称斯特恩为"英国的拉伯雷第二");德国的里希特、弗·施莱格尔、海涅,以及俄国19世纪的作家。马克思早年(1837)着手写幽默小说《蝎子和费里克斯》也受到《项狄传》的影响,并在其他著作中经常引用斯特恩的话语。
  斯特恩对英国文学的重要贡献在于使小说这一文学类型开始具有新的内容,就是人物的极为丰富和复杂的印象和感情。从此以后,小说不仅写事件,而且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尤其是颠倒时间顺序的、不合逻辑的、下意识的联想。在这方面,斯特恩预示了20世纪小说的"意识流"的手法。

为您推荐

斯莱塞,K.

斯莱塞,K. : 澳大利亚诗人。出生在新南威尔士州奥兰治城。中学毕业后在悉尼《太阳》报任记者。20年代初期结识了著名作家诺曼·林赛,1923年与林赛的儿子杰克·林赛合办《幻影》杂志,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926年出..

"四五年派"

"四五年派" : 印度尼西亚八月革命期间(1945~1949)出现的以诗人凯里尔·安哇尔为首的文艺流派。1946年11月19日凯里尔与一些年轻诗人和画家创立文艺组织"文坛社",并在《策略》周刊上开辟文艺专栏。他们的作品在创..

斯托,H.B.

斯托,H.B. : 美国女作家。生于康涅狄格州。父亲是牧师。1832年她随父迁往辛辛那提市,担任教员。这座城市与南部蓄奴州仅一河之隔,她的一家积极参与援助逃亡奴隶的活动。她对黑人奴隶的遭遇十分同情,对奴隶制深恶..

斯坦库,Z.

四大家

四大家 : 18世纪朝鲜实学派文学后期的四位代表诗人。他们是李德懋 (1741~1793)、柳得恭(1748~?)、朴齐家(1750~1805)和李书九(1754~1825)。四人都是著名实学派学者、小说家朴趾源的学生。除李书九曾做过掌握朝政的..

斯图尔特,D.

斯图尔特,D. : 澳大利亚诗人、剧作家、评论家。生于新西兰。1938年移居澳大利亚时已出版过两本诗集。同年他被聘为《公报》杂志的文学编辑,此后23年一直担任此职。结交了许多诗人和作家,并发表了诗集与诗剧。以..

斯塔纽科维奇,К.М.

斯塔纽科维奇,К.М. : 俄国作家。出身贵族,父亲为海军上将。曾肄业于海军学校(1857~1860)。1860年作环球航行。1872年起为民主刊物《行动》撰稿。1881至1884年参加它的编辑部,后任发行人。70年代与革命民粹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