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性 : 20世纪30年代初旨在恢复黑人价值的文化运动,一译黑人学。由塞内加尔的桑戈尔、圭亚那的莱昂·达马和马提尼克的艾梅·塞泽尔于1934年在巴黎创办刊物《黑人大学生》时所发起。
黑人性是一个法语词,出自塞泽尔于1939年发表的长诗《还乡笔记》。其后诗人桑戈尔给了如下的定义:"黑人世界的文化价值的总和,正如这些价值在黑人的作品、制度、生活中表现的那样。"黑人性作家的刊物是《非洲存在》。1948年,桑戈尔编辑的《黑人和马尔加什法语新诗选》的出版,标志着黑人性文化运动高潮的到来。法国作家萨特为这部选集写了长序《黑肤的奥尔甫斯》。
黑人性作家主张从非洲传统生活的源泉中汲取灵感和主题,展示黑人的光荣历史和精神力量。桑戈尔的诗,比拉戈·狄奥普编写的故事,尼亚奈整理的史诗《松迪亚塔》,巴迪昂的剧本,达迪耶的小说等,都是具有鲜明特色的黑人性的典范作品。
一般认为,黑人性运动肯定被压迫的黑人的尊严,在初期动员和团结法属非洲殖民地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反抗宗主国的奴役和种族歧视等方面,具有历史的功绩。然而后来,尤其非洲国家陆续获得独立后,黑人性受到越来越多比较激进的青年作家的批评。他们认为这种理论忽视社会的发展,把非洲人民的目光引向过去,无助于解决非洲的现实问题,而且黑人性从种族的立场出发全盘继承文化遗产的作法是错误的。这种学说同样受到黑非洲的一些政治家如塞古·杜尔、英语作家如沃·索因卡等的抨击,他们否认黑人性有利于泛非主义。对黑人性的意义和作用问题,非洲文化界仍有争论。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