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1956年改版: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为探索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道路而进行的一次改革尝试。1956年初的“三大改造”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新闻工作需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人们已经从过去一段时间内全面“学习苏联经验”的实践中发现了许多不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地方,提出了加以改进的要求。1956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从思想上为《人民日报》改版提供了理论依据。1956年5月15日和6月20日,《人民日报》编委会两次向中共中央提出改版报告,认为改版的“中心目的是要使《人民日报》能够多方面地宣传党和政府的决策,使《人民日报》能够多方面地反映客观情况和群众意见,……使《人民日报》成为群众欢迎的生动活泼的报纸。”报告说,改版后要扩大报道面,增加新闻和通讯,改进文风。在酝酿和提交报告的同时,《人民日报》成立了7人领导小组和8个“专门问题研究小组”,从收集读者意见着手,制定了改版方案。7月1日,《人民日报》正式改版,版面扩大一倍为对开8版,在当天头版头条位置发表了社论《致读者》,宣告改版的3个方面是:一、扩大报道范围,多发新闻;二、开展自由讨论,阐发社会言论;三、改进文风,活泼空气。改版后的《人民日报》增加了经济报道,压缩了会议新闻,增加了批评和自我批评方面的报道,开展了关于“双百方针”的讨论,同时还进行了“反冒进”的宣传报道。改版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编辑部收到大量支持改版的读者来信。8月1日,中共中央向各省、市、自治区党委转批了《人民日报》的改版报告,并批示:“中央批准这个报告,认为《人民日报》改进工作的办法是可行的。中央还希望各地党委所属的报纸也能够进行同样的检查,以改进报纸的工作。”批示还指出:“为了便于今后在报纸上展开各种不同意见的讨论,《人民日报》应该强调它是中央的机关报又是人民的报纸”。《人民日报》的这次改版持续了9个月。1956年11月起,《人民日报》的反冒进和“综合平衡”的经济建设方针宣传受到非议,改版出现了困难。1957年4月10日,毛泽东召见邓拓等《人民日报》编委会常委,对报纸改版提出批评,并且批评《人民日报》没有抓对党的政策的宣传。4月15日,《人民日报》编辑部要求全体人员“紧急行动起来为改进报纸而战斗”,实际上否定了改版方针。改版自此中断。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