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斗争工具论(新闻)

阶级斗争工具论:关于新闻事业性质与功能的一种观点,强调新闻事业是阶级间进行政治斗争的一种工具。这一观点在我国最早见之于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1930年9月9日的《宣言》中,该宣言提出:“报纸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在以后的一些中共中央文件及领导人讲话中多次出现类似的表述文字,而1957年6月14日《人民日报》社论中的一段文字:“在社会主义国家,报纸是社会主义经济即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和资本主义国家报纸是无政府状态的和集团竞争的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不相同。在世界上存在着阶级区分的时期,报纸又总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被认为是这一观点的权威依据。从50年代至70年代一直是中国新闻界关于新闻事业性质的一个权威定义和流行说法,并成为新闻学研究的指导思想。“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将这一观点的意义作任意延伸。并以其作为推行其极“左”路线的重要理论依据。他们将报纸等新闻媒介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变为他们对广大革命干部和群众实行残酷政治迫害的工具。“文化大革命”结束后,70年代末中国新闻界在总结新闻工作的历史经验教训,对新闻理论与实践进行拨乱反正的过程中,对这一观点展开了争论,形成了一些新的认识。多数学者认为,如果仅仅将“阶级斗争的工具”作为新闻事业在一定历史时期所具有一种功能和作用,理论上是成立的,也是正确的。因为在阶级社会中,新闻事业确实可以作为一定阶级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发挥作用。但如果将“阶级斗争的工具”用来表述新闻事业的性质,那末不但在理论上是不科学的,在实践中也是十分有害的。因为这种说法既没有说明新闻事业作为一种文化事业的特点,没有把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范畴的新闻事业同军队和公安司法等暴力机关区别开来,又没能全面概括新闻事业作为一种信息媒介和舆论机关在传递信息、表达舆论、指导工作、服务社会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在当前国家的中心任务已经转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的时候,不宜再将“阶级斗争的工具”作为新闻事业的性质。

为您推荐

本质真实论(新闻)

本质真实论:一种关于新闻真实性的论点,认为新闻报道不能只反映事物的现象,还必须体现事物的本质与主流。其代表性观点是:“片面的偶然的现象不是真实的,只有事物的本质才是真实的。”这个提法最早见于华北《人民日报》1..

报纸批评三字方针(新闻)

报纸批评三字方针:毛泽东1954年4月对胡乔木等人谈话时提出的报纸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开、好、管”三个原则性指示。他说:“开,就是要开展批评,不开展批评,害怕批评,压制批评,是不对的。好,就是开展得好。批评要正..

客观主义(新闻)

客观主义:①哲学概念。指主观认识来源于客观存在,与唯物主义同义。如列宁指出:“马克思根据阶级斗争的客观主义异常深刻地了解政治现实。”(新闻)一种主张“纯客观”的资产阶级思潮。它反对对社会历史作阶级分析,笼统谈..

读者需要论(新闻)

舆论一律(新闻)

舆论一律:毛泽东为批判胡风在一则编者按语中首次提出的词语。1955年5—6月《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三批材料,公开披露中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诗人胡风同他的朋友之间的私人通信,胡风在一封信中对于掌握舆论阵地的某些党的负..

新闻信息三环理论(新闻)

新闻信息三环理论:中国甘惜分教授提出的一种观点。他把信息、新闻、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简称“发布新闻”)这三者区别为新闻信息的三个种层次。信息是最广泛的范畴,是自然界和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最大量的现象,是宇..

“新闻、旧闻、不闻”(新闻)

“新闻、旧闻、不闻”:毛泽东的著名新闻论点。他认为报纸除了及时报道的新闻之外,还有暂时不宜发表的新闻,过些时候再发表,即“旧闻”。有些重要新闻是不能发表的,即“不闻”。对新闻的这种具体分析具有普遍意义,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