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黄人) :
黄人著。黄人(1866~1913),原名黄振元,字慕庵,一作慕韩,中年后改名黄人,字摩西。江苏昭文(今常熟)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受聘东吴大学(今苏州大学),担任国学教习,直至辞世。
光绪三十年(1904),东吴大学因教学之需,请国学教习黄人编纂《中国文学史》,“用誊写版油印,随编随课”(徐允修《东吴六志·志琐言》),三年而竣,并付诸刊刻。1926年,经王均卿修订之后,由国学扶轮社铅印出版。作为中国最早的文学史论著作,黄人《中国文学史》在文学史的研究中引入了西方“文法”“文典”的概念,确立了文学“真、善、美”的基本属性和评价标准,并以此作为全书的总纲,标志着具有世界眼光的全新批评标准在中国文学研究中的确立。因此,黄人对文学范围的界定就“破成格而广取”之。首先,神话、小说、戏曲等一直以来被轻忽的文体成为其极力彰显的对象,书中称赞元杂剧、明清传奇为“一代文学之代表”“文界之异军苍头”(《略论·文学华离期》)。其次,以多学科视阈全方位地观照中国文学的发展。再次,黄人以“天演论公例”考察中国文学史,紧密结合社会历史的演进,动态地阐释中国文学的发展。此书以中外比较的视野和方法,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研究和剖析。公开宣称:“或求野求夷,吸收新质,要为文学生活上营养之资,而不能乱文学生殖上遗传之性。”(《总论·文学史之效用》)此书所体现的中西合璧、古今兼蓄、雅俗并重及多学科融合的文学史研究方法,为现代中国的文学研究导夫先路,具有重要的拓荒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