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称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

常用的有“其”、“彼”、“渠”、“之”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

“之”在句中一般作宾语用,如:“王甚任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可作主语、定语,也常作宾语。如:“太守即遣人随其往。”(陶渊明《桃花源记》)“之”与“其”在对话或作者自叙中又可指说话者自己,如:“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文天祥《指南录后序》)“逐之”的“之”是文天祥自指。“彼”在句中常作主语,如:“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韩愈《师说》)。

有时与“我”或“己”对举,如:“彼竭我盈,故克之。”(《左传·曹刿论战》)

为您推荐

无定代词(语言)

无定代词(语言):指示代词的一种。指代不确定的人或事物。可分为肯定性和否定性两种。前者如古汉语的“或”,相当于“有人”、“有的人”或“某人”。如《左传·襄公十五年》:“宋人或得玉。”后者如古汉语的“莫”,相当于..

指示代词(语言)

指示代词(语言):也叫“指示词”。代词的一种。指称人或事物。最基本的是表示近指的“这”和表示远指的“那”,其他指示代词都是由它们派生出来的。按性质和用法,可分为:(1)指别或称代人、事物。如“这”、“那”;(2)称代处..

代词(语言)

代词(语言):①具有替代、指示作用的词。可分:(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第一人称指说话人(我、我们),第二人称指听话人(你、你们、您几位),第三人称指称说话人与听话人以外的第三者(他、她、他们)。此外,“咱们”、“人..

清代词义学(语言)

清代词源学(语言)

清代词源学(语言):指清代以考察转语为手段,推求词源的语义学。戴震《转语二十章》把声母按发音部位分为五个大类,各类之中又按发音方法分成四个声位,据此通过语音内部的对转规律说明词义之间的联系,探求古音古义,考察方言。..

汉代词源学(语言)

汉代词源学(语言):指汉代以声训为手段推求词源的语义学。汉代的声训具有普遍性。汉初董仲舒把声训提到名实关系,天人关系的理论高度。董仲舒《春秋繁露》、班固《白虎通义》等对天文、地理、政治、人事、名物制度方面的..

宋代词

宋代词 : 宋代是长短句歌词繁荣兴盛的时代。文学史上,词以宋称,体现了宋词作为一代文学的重要地位。唐圭璋所辑《全宋词》及孔凡礼《全宋词补辑》,录存作品(不包括残篇、附篇)20000余首,有名姓可考作者143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