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一说曾参作,一说孔子作,或说曾子弟子作,皆无确据。写作时间当在孟、荀之后。《吕氏春秋》之前,约公元前3世纪左右。主张孝是德之根本,以不亏体、不辱身,扬名显亲等为孝之重要内容。规定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及庶人之孝的不同内容。强调“以孝治天下”。汉代《孝经》有古文本与今文本两种。古文《孝经》据传出于孔壁,22章,有孔安国注,佚于梁末。今本古文《孝经》旧说为隋代王劭访得,传于刘炫,炫撰序叙其得失,作义疏授徒。实系炫伪造。今文《孝经》凡18章,有汉郑玄注。开元七年(719)唐玄宗广采韦昭、虞翻等6家之说并参酌郑孔两注,另作新注。开元十年(722)成书,天宝二年(743)重加修订,刻石于太学,是为“石台孝经”。宋真宗时,邢昺等奉敕据石台本作《正义》(收入《十三经注疏》)。哈佛燕京大学引得编纂处1950年出版《孝经引得》,台北成文出版社1966年影印。
【参考文献】:
蒋伯潜《十三经概论》(上海古籍,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