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刻本➀

辽刻本:

古刻本名。辽国书禁甚严,不准外传,故所刻书流传极少。刻本有统和十五年(997)幽州僧行均着《龙龛手镜》等书。统和二十一年之前始刻佛经大藏1部,到辽兴宗时,称为《契丹藏》,过去认为已失传,且当作梵夹本,朝鲜刻的《大藏经》,即据此翻刻。1974年,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内发现了这部藏经12卷以及其他刻经多种,《大藏经》用硬黄纸,光洁坚韧,每页28行,行14至18字,是卷子本而不是梵夹本也有认为曾改装成册的,见陈玉书《谈谈辽版〈大藏经〉》(光明日报,1961.11.22三版)。另有《蒙求》一书,半页10行,行19字。这些刻本,字体秀丽,书法遒劲,刀法圆润有力,行款疏朗,纸墨精美。

【参考文献】:

阎文儒等《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发的现〈契丹藏〉和辽代刻经》(文物,1982∶6)

为您推荐

唐刻本➀

唐刻本:唐代刻印的书。唐人刻书,初见于中唐时代,实物现存有咸通九年(868)刻《金刚经》、成都府卞家刻《陀罗尼经咒》等。前者字体浑厚劲拔,雕像妙相庄严,是很成熟的作品。余如乾符四年(877)、中和三年(883)刻印的历日,以及..

清刻本➀

清刻本:清代刻印的图书。特点是:(1)字体。清初刻书,仍有明末余味,字形长方,横细直粗。康熙以后有两种,一是硬体字,也称仿宋体,最为普遍,道光以前刻的较秀丽美观,撇长而尖,捺拙而肥,右折横笔肥粗,与明代正、嘉间的仿宋体已迥然不同;..

明刻本➀

明刻本:明代刻印的图书。其特点:(1)字体。明初(洪武至正德)多用软体字;有些仍承袭元末字体刀法。明中叶(嘉靖、隆庆间)大兴摹仿并翻刻宋本之风,字画横平竖直,如方块字,缺乏流利生动的气息。明晚期(万历以来)字体变长方形,略..

宋刻本➀

元刻本➀

元刻本:指元代刻印的图书。元初官刻书由*兴文署掌握,地方刻书则由书院领其事。全国书院有120个,故所刻书较多,刻本也很精良。元代雕版中心是杭州、建阳(今福建建瓯)、平水(今山西临汾)等地。其特点:(1)字体。早期多仿赵孟..

凌刻本➀

凌刻本:指明季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凌氏刻印的套色本。以*凌濛初所刻最为着称,时与闵齐伋(见“闵刻本”)齐名。所刻以别集、词曲、杂艺为主,如王维、孟浩然、李贺、李白、孟郊等诗集,《西厢记》、《琵琶记》等。但同时代人..

闵刻本➀

闵刻本:指明季吴兴乌程人闵氏刻印的套色本,其中以闵齐伋所刻最着称。齐伋(1530-?)字寓五,着有《六书通》。他总结了前人套板印书的经验,继承并发展了多色套印技术。所刻书字体方正,纸色洁白,行疏幅广,颇为悦目,与同邑凌氏的*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