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歌谣

民间歌谣:从远古诗舞乐三位一体的原始文化形态中分化出来的,但仍保留有乐舞特征的一种韵文样式,是一种综合性的整体艺术,兼有文学(词句)、音乐(曲调)和表演(表情动作)三种形态,以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为主,在口头流传,形体短小、字句整齐,与劳动生活结合紧密,反映时代社会风貌和人民的思想愿望、审美情趣。

为您推荐

民间文学的变异性

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民间文学是活的语言艺术,保存在人们的记忆里,流传在人们的口耳间,永远没有定稿。纵然有时被整理出版或发表,也非最终定稿,不过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一旦回到民间,又继续处于变化状态。民间文学的这种不断变化..

民间文学的传承性

民间文学的传承性:又称传统性。在发展过程中,民间文学一方面不断变化,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这些相对稳定的因素经千百万民众世代传袭下来,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传统,民间文学作品的这种相对稳定特征即为民..

北大歌谣研究会

北大歌谣研究会:1920年成立,发起人与参与者大都是早期白话诗人,如周作人,刘半农,沈尹默,由此开始了现代新诗”歌谣化“的努力,刘半农从故乡江阴采风同时,用江阴方言写作“四句头山歌”20余首,刘大白《卖布谣》借鉴了民间歌谣形..

诗的“歌谣化

解放区“诗的歌谣化”

解放区“诗的歌谣化”:一和新歌谣一样,“颂歌”唱革命带来的新思想,新生活,个唱革命政党政权领袖与军队,成为新诗主要内容与体式,二抒发个人感情被视为小资产阶级情调,由此导致诗人主体消失,诗人成为大众代言人,和民谣一样,表现..

《歌谣周刊》

《歌谣周刊》 : 中国第一个民间文学刊物。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主办。1922年12月27日创刊,1925年6月28日并入北京大学《国学门周刊》,共出版97期及周年增刊一册。最早作为北京大学《日刊》附刊印发,..

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

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 : 研究中国歌谣的群众团体。1920年12月19日成立,1926年暑假后停止活动;1935年恢复,至抗日战争爆发而活动终止。它的前身是1918年间由北京大学教授刘半农、沈尹默、钱玄同、沈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