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难: 道教学道阶次说。谓:得生为人而欲舍女取男为一难;得生为男而欲才貌双全为二难;诸善已备而欲得生有道之国为三难;贫而好道为四难;富而信道为五难;受恶而不计较为六难;得见三洞宝经而勤诵供养为七难;遇仙真教化而同志相遇为八难(《道典论》引《灵宝真一自然经诀》)。
- 欢迎来到文学网!
四照用: 佛教禅宗临济宗教学方法。“照”指对外物的认识,“用”指对自我的认识。根据学徒对外物及自我之不同认识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旨在破除“我执(执着自我)”和“法执(执着外物)”,即把自我与外物视为实有的世俗观点加以..
楞伽经: 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佛教经典。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四卷。意谓佛入楞伽之地所说的经。禅宗所依经典之一。经中宣扬世界万有由心所造,认识的对象在内心而不在外界。因之,早期禅师也有楞伽师之谓。其他译..
外教: 佛教名词。佛教徒认为佛教思想内含真理,故称佛教为“内教”或“内学”,而称其他宗教派别或思想学说为“外教”或“外道”。《梁书·武帝纪》:“川流难壅,人心惟危,既乖内典慈悲之义,又伤外教好生之德。”宋释志磐《佛..
止: ①梵文的意译,亦译止寂等。佛教修习的一种方法。《大乘义章》卷十:“止者,外国名奢摩他,此翻名止。守心、住缘,离于散动,故名为止。”常与“观”相应。要求静虑而专心一境。所谓“摄心住缘,目之止”。②儒学概念。《礼记..
般若经: 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亦略称《大般若经》。佛教经典。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佛教般若类经典的汇编。“般若波罗蜜多”意为“智度”。从西晋起,曾有不少选译本,如东汉末支娄迦谶所译《道行般若经》,西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