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约前 280—前 233)

韩非(约前 280—前 233): 战国末期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国人,出身贵族。与李斯同出荀子门下。多次上书韩王,倡议变法革新,未被采纳,故作《孤愤》、《五蠹》等十余万言,以明己志。秦王政慕其名,迫使韩王遣之入秦。后为李斯、姚贾所诬害,冤死狱中。继承并发展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等学说,提出“以法为本”的法术势三者合一的统治术。批评儒家仁义道德说教,称之为“恍惚之言”,斥责“二心私学’”,谓其“大者非世,细者惑下”。主张“禁其行”、“破其群”、“散其党”。定法家于一尊,“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使人民“尽力守法”、“循令而从事”。主张培养“智术能法之士”,以“矫重人之奸行”,维护中央集权。吸取前期法家“人心悍”的观点,发展荀子人性恶的理论,提出人性自私说,以此论证推行法治的合理性和法治教育的必要性。认为“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奸劫弑臣》)。“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显学》)。他发展了荀子的唯物主义,认为“道”是事物运动的普遍规律,“理”是具体事物的特殊规律。“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故不得不化”。提出“缘道理以从事”,反对“无缘而妄意度”。主张从政事及军事实践中选拔人才,强调“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以否定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度。著有《韩非子》。

为您推荐

商鞅(约前 390—前 338)

商鞅(约前 390—前 338): 战国时期政治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秦国文教政策的制定者。卫国贵族后裔,姓公孙,名鞅,亦称卫鞅,后受封商邑,号商君,故又称商鞅。前 361 年由魏入秦。前 356 年,秦孝公任命为左庶长,进行变法。不久升为大良..

申公

申公: 西汉经师、今文诗学“鲁诗学”开创者。名培,亦称申培公。鲁(今山东曲阜)人。吕后时游学长安,与楚元王子刘郢同师浮丘伯。时传《诗》为三家:“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史记·儒林传》),分别称《鲁诗..

南宫适

南宫适: 孔子弟子。“适”或作“括”,又作“縚”。字子容,亦称南容。春秋末鲁国人。崇道德,不尚兵刑。尝对孔子说“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孔子称赞“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宪问》)。又..

刘安(前 179—前 122)

鬼谷子

鬼谷子: 战国时思想家。楚国人,一说齐国人。姓名传说不一,“颍川阳城有鬼谷,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史记·苏秦列传》集解)。长于养性持身 和纵横捭阖之术,为纵横家所宗,苏秦、张仪皆师事之。《隋书·经籍志》著录《鬼谷..

师乙

师乙: 先秦时乐师。《礼记·乐记》载:他与子贡探讨乐理,认为不同类型的歌适宜于不同个性的人演唱,“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广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正直清廉而谦者宜歌《风》,肆直而慈..

陆贾

陆贾: 秦汉之际学者。楚人。有口才,善辩论。随汉高祖平定天下,常为外交使者,游说诸侯。官至太中大夫。惠帝时吕太后专权,告病辞官家居。后献策翦除吕氏之党。文帝即位,又以太中大夫职出使南粤,说服南粤王归服汉廷。以高寿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