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悦(148—209): 东汉教育家。字仲豫。颍川颖阴(今河南许昌)人。幼年丧父,家贫无书,常旁观他人阅读。所见篇牍,看一遍多能背诵。十二岁能说《春秋》。献帝时为宫廷侍讲,颇为献帝赏识,升任秘书监、侍中。时曹操擅权,谋略不得所用,于是以著述为务,作《申鉴》五篇,旨在申明典籍之理,以为当世借鉴。他逐一批驳前人各种人性之说,认为性情均有善有恶,上品者纯善,下品者纯恶,中品者其善恶取决于环境影响和个人志向。“生而知之者寡矣,学而知之者众矣”。“人非下愚,则皆可为尧舜矣”。只要服尧之称,行尧之道,则可矣”(《杂言上》)。个人或为愚民,或为明士;社会或为治世,或为乱世,均取决于教育的兴废,所以必须“敦学”。主张德刑并用,“教扶其善,法抑其恶”。“礼教荣辱以加君子”,“桎梏鞭扑以加小人”,“若夫中人之伦,则刑礼兼焉”(《政体》)。教化兴盛,可使中人纳于君子之途;教化荒废,则使中人坠于小人之域。民众半数可以接受德教,堪称顽劣之民者仅占九分之一,而其中仍有可能接受法教的影响,因此“法教之于化民也,几尽之矣”(《杂言下》)。认为人的行为受“好义”和“好利”两种欲念支配,“二者相与争,胜者行矣”,“故君子审乎自耻”,“慎乎所不察”(《杂言下》)。曾奉诏仿《春秋左传》编年体例,撰《汉纪》三十篇。另有崇德》、《正论》等数十篇著述。
为您推荐
魂明帝(205—239): 即曹叡。字元冲。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黄初七年(226)即位。在位年间,重视经学教育,力图改变兵乱以来经术废绝和儒学不兴的局面。认为“尊儒贵学,王教之本”(《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儒学既废,则风化..
王符(约 85—163): 东汉思想家。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少时好学,有志操。性格耿介,不合于俗,故终身不得仕进。隐居著书三十余篇,自题为《潜夫论》。强调求学是成才的唯一途径,“生而知”、“生而能”的人是没有的。贤..
郭泰(128—169): 东汉教育家。字林宗,太原界休(今属山西)人。家世贫贱,父早亡。拜屈伯彦为师,博通群籍。善谈论,通音乐。为河南尹李膺所赞赏,因此名震京师。后归乡里,闭门教授,弟子达千余人。以明察知人著称,凡评论人物,后多有应验..
魏文帝(187—226): 即曹丕。三国时魏国建立者。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曹操次子。建安时为五官中郎将,操死,袭位为丞相、魏王。后迫汉献帝禅让,自立为帝。好文学,善作诗赋及文论,其《典论·文论》开中国文学评论之先..
邓绥(81—121): 女。东汉和帝皇后。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生于贵戚之家,六岁习《史籀》字书,十二岁通《诗》、《论语》。常随诸兄读经问难,母责以‘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后汉书·邓皇后纪》)。遂昼修..
郑玄(127—200): 东汉经学家、教育家。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少时好学,二十岁即已博览群书,并精于历法、算学和图谶。由太守杜密遣送京城,入太学,随博士第五元学《京氏易》、《公羊春秋》;又从名儒张恭祖受业《周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