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昭(204—273)
三国文·国语解叙》)。对当时士林沉迷于博弈而荒废儒业的颓废风尚提出严肃的批评,要求士子改变玩物丧志的人生态度,立志勤学,“勉精厉操”,“渐渍德义之渊,栖迟道艺之域”。“勉思至道,爱功惜力,以佐明时”(《三国志·吴书·韦曜传》)。著有《国语注》等。
裴秀(224—271): 魏晋学者。字秀彦,河东闻喜(今属山西省)人。出身豪门贵族,年少好学,八岁能作诗文,在儒士中颇有影响,号称“儒林丈人”,深受魏帝曹髦的赏识。魏末,依附大将军司马昭,出谋献策,改定官制。晋泰始元年(266),司马炎代魏称..
孙权(182—252): 三国吴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在位期间,实行屯田,设农官劝课农桑。重视将帅的文化学习,曾劝谕吕蒙等要善于利用政务、军事空隙,“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
嵇康(223—263): 三国魏文学家。原姓奚,祖籍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迁至谯国铚(今安徽宿县西南),改姓嵇,字叔夜。幼年丧父,少有隽才。自云:“托好老庄,财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身。”(《康集·幽愤诗》)与曹魏宗室通婚,官至中散大夫,世称..
卫 瓘(220—291): 魏晋时官员。字伯玉。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魏时官侍中、廷尉卿。西晋初拜尚书令,迁司空。后被贾后所杀。认为九品中正制乃一时之制。初行时,尚注重乡邑清议,品人“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后..
皇甫谧(215—282): 魏晋时期医学教育家。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少年时不好学,游荡无度,后因叔母任氏管教,始就乡师攻读儒家经典,安贫乐道,勤力不怠,躬自稼穑 ,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