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邈

戴邈: 东晋学者。字望之,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少好学,弱冠举秀才,尤精《史记》、《汉书》。历官邵陵内史、丞相军咨祭酒、征南军司。东晋初,上书请修学校。认为“帝王之所务,莫重于礼学”(《晋书·戴邈传》),兴学重教乃古来定制,其作用在“抽导幽湍,启广才思”。朝廷应在“遭乱”出现“平泰之际,建立国学,择“贵游之子”入学,造就“制礼作乐”的文治人才。虽儒道深奥,不可仓卒而成,若必等天下一统,再兴建学校,则“功成事定,谁与制礼作乐者哉?”(同上)并认为“上之所好,下必有过者焉”,只要帝王“笃道崇儒”,必能改变“纯风日去,华竞日彰”的局面。

为您推荐

孔坦(286—336)

孔坦(286—336): 东晋官员。字君平,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颇有才识,东晋初任尚书郎,时举秀才孝廉需试儒经,士人多不敢参加。朝廷欲免除孝廉试经,而秀才如前制。他上奏朝廷,认为“经邦建国,教学为先”。古者且耕且学,三年而通一..

陈頵

陈頵: 晋学者。字延思,陈留苦(今河南鹿邑东)人。少好学,有文义。西晋末东晋初,历任镇东行军参事、录事参军、天门太守、梁州刺史等。认为近世之纷乱,是取才失所,选官重虚誉而轻实事。加之“庄老之俗倾惑朝廷,养望者为弘雅,政事..

慕容皝(297—348)

慕容皝(297—348): 十六国时期前燕国主。字元真,小字万年,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人。鲜卑族。前燕开国君主慕容廆第三子。为人雄毅多谋,崇尚经学,爱好天文。东晋建武元年(317)被立为世子,遂率宗室子弟拜名儒宋奭、裴开、宋该、..

石虎(295—349)

石勒(274—333)

石勒(274—333): 十六国时期后赵建立者。字世龙,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其先祖至父辈均为匈奴部落小帅。少年时被掠至山东荏平卖身为奴。后追随汲桑起兵反晋,桑死,又投奔刘渊,屡建战功,官拜安东大将军。在征战中势力..

宋纤(273—354)

宋纤(273—354): 十六国时期凉州经师。字令艾,敦煌(今属甘肃)人。早年隐居酒泉南山,研究儒家经典,聚徒讲学,受业弟子三千余人。一生不应州郡辟命,笃学不倦,曾注《论语》,并撰《诗颂》数万余言。前凉张祚当政时,酒泉太守杨宣仰慕其..

王导(276—339)

王导(276—339): 东晋大臣、学者。字茂弘,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出身士族。东晋元帝时曾任丞相,联合南北士族,对稳定东晋朝廷起过作用。在总揽元、明、成三帝国政期间,极力主张兴复教育。认为“风化之本在于正人伦,人伦之正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