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瓌: 东晋教育家。字山甫,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累官至临川郡太守,后为国子祭酒,加散骑常侍。曾上疏请建国学,得到晋成帝的赞成。咸康间,建有太学。认为教育的作用,在“崇典训以弘远代,明礼乐以流后生,所以导万物之性,畅为善之道也”。“《诗》、《书》,义之府;礼,乐,德之则”(《晋书·袁瓌传》)。由于战乱,数十年来,使“儒林之教渐颓,庠序之礼有阙,国学索然,坟籍莫启,有心之徒抱志无由”。建议朝廷应利用战事之空隙,重建太学,招集学徒,置博士,“留心经籍,阐明学义,使讽诵之音盈于京室”(同上)。
为您推荐
李充: 东晋学者。字弘度,江夏(今湖北安陆)人。历任剡县令、大著作郎、中书侍郎等职。整理秘阁书籍。按经、史、子、诗赋四部分类,对中国图书分类法产生重要影响。在学术上初好刑名,后崇道家,亦不排儒。认为礼教之弊在“仁义..
孙绰(314—371): 东晋学者。字兴公,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南)人。博学善文。长期
避居会稽,后任著作佐郎,迁散骑常侍等。较早提出儒佛合一的思想。认为:“周孔即佛,佛即周孔”,异名同实。“周孔之教,以孝为首。孝德之至,百行之..
庾亮(289—340): 东晋大臣。字元规,颖川鄢陵(今属河南)人。晋明帝的国舅,曾受遗诏与王导等共辅成帝,任中书令、平西将军等职,执掌朝政。认为要巩固帝王之业,礼义之教与兵革武事缺一不可,尤其是经过大动乱后的东晋,急待恢复儒学教..
孔坦(286—336): 东晋官员。字君平,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颇有才识,东晋初任尚书郎,时举秀才孝廉需试儒经,士人多不敢参加。朝廷欲免除孝廉试经,而秀才如前制。他上奏朝廷,认为“经邦建国,教学为先”。古者且耕且学,三年而通一..
陈頵: 晋学者。字延思,陈留苦(今河南鹿邑东)人。少好学,有文义。西晋末东晋初,历任镇东行军参事、录事参军、天门太守、梁州刺史等。认为近世之纷乱,是取才失所,选官重虚誉而轻实事。加之“庄老之俗倾惑朝廷,养望者为弘雅,政事..
慕容皝(297—348): 十六国时期前燕国主。字元真,小字万年,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人。鲜卑族。前燕开国君主慕容廆第三子。为人雄毅多谋,崇尚经学,爱好天文。东晋建武元年(317)被立为世子,遂率宗室子弟拜名儒宋奭、裴开、宋该、..